矿山机械设备

详细讲解润滑技术的相关知识,避免由摩擦所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的科学技术,润滑技术是摩擦学三大支柱之一。摩擦及其引发的磨损,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环境、技术和经济等层面有着巨大影响,据统计,全球约1/3的一次性能源浪费在摩擦过程中,约80%的机械零部件失效由摩擦磨损引起,造成的工业化国家经济损失高达GDP的5%~7%(若按中国年GDP约万亿元计算,摩擦造成的损失超过5万亿元)。

润滑的介绍与由来

润滑是降低摩擦、减少(或避免)磨损的有效技术途径。正确运用和推广摩擦学知识及先进润滑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实现能源和资源节约的潜力巨大,故摩擦学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应用科学。从车轮的发明和动物脂肪的使用可看出,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润滑解决问题,例如,年前在建造北京故宫时,重达多吨的石块就是通过冰道从70km之外的采矿场“滑”到故宫的。古埃及人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如何将几十米高的巨大石雕像运送到沙漠中的金字塔附近的?据考证,古埃及人将塑像放在木制沙舟上,由一群人拉着在沙地里滑行,而舟头所站之人,正不断将舟前的沙子淋湿,以降低摩擦,由此看出,古人很早以前就懂得运用润滑技术了。

内容简介

论述了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和润滑理论基础知识,概述了润滑油(脂)、合成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以及工艺润滑材料,介绍了润滑油脂的性能检测评定、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润滑装置、典型零部件及设备的润滑、密封技术与产品、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技术、设备润滑管理、润滑管理与维护等知识,还特别撰写了油品仓储及使用、绿色润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内容,收录了较新的国内外常用润滑技术资料及方法标准,并附有润滑专业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等。点击图片购买目录

前言

第1章摩擦与磨损概论1

11绪论1

12摩擦原理5

121摩擦的类型6

122摩擦的机理11

13磨损11

131磨损的类型和机理12

132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18

133磨损形式的转化19

134减少磨损的途径19

参考文献20

第2章润滑理论基础21

21润滑的作用和类型21

211润滑的作用21

212润滑的类型21

22流体动压润滑22

221流体动压润滑的特性22

222雷诺方程24

223湍流和流态转变30

23流体静压润滑32

231流体静压润滑系统的基本类型32

232流体静压润滑油膜压力的形成32

233因压力降而产生的黏性流体的缝隙

流动35

234流体静压润滑常用计算公式36

24流体动静压润滑37

241概述37

242流体动静压润滑系统的基本类型37

25弹性流体动压润滑38

251概述38

252弹流润滑理论的应用38

26气体润滑39

261概述39

262气体润滑的基础理论40

27边界润滑41

271边界润滑的特点41

272边界润滑的机理41

273边界润滑剂的性能42

274形成边界膜的物理化学过程42

275影响边界膜润滑性能的因素43

276提高边界膜润滑性能的方法44

277“爬行”现象44

28润滑脂润滑46

281概述46

282润滑脂的流变性能46

29超滑理论47

291超滑理论研究47

292超滑和近零摩擦的发展阶段47

293超滑理论的潜在价值47

210系统分析在摩擦学中的应用48

参考文献48

第3章润滑油、脂49

31润滑油49

311润滑油的制备过程49

312润滑油添加剂55

313润滑油的分类59

314润滑油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59

32润滑脂

321润滑脂的组成及结构

322润滑脂的生产过程及分类

323润滑脂的主要品种及适用范围

33合成润滑油及润滑脂

331合成润滑油

332合成润滑脂

参考文献

第4章合成润滑剂

41概述

42合成润滑剂的分类

43合成润滑剂的特性

44合成润滑剂的结构与应用

441酯类油

442合成烃

443烷基苯合成油

444聚醚

445硅油

446磷酸酯

447氟油

参考文献

第5章工艺润滑材料

51金属切削(磨削)液

511金属切削(磨削)液的作用与

性能

512切(磨)削液的分类和组成

513切削液的选择

514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及故障处理

515切削液的维护与管理

516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

52金属压力成形加工用油(液)

521概述

522金属压力成形加工用油(液)的

作用和性能

523金属成形加工用油(液)的分类及

其选择原则

524金属轧制用润滑剂

525锻造挤压工艺润滑剂

526金属冲压加工用润滑油(液)

527拉拔工艺用润滑剂

528金属压力铸造用润滑剂

529注塑成形润滑脱模剂

53热处理油及热传导油(液)

531热处理油

532热传导油(液)

参考文献

第6章固体润滑(剂)

61概述

62固体润滑剂的作用

63固体润滑发展了润滑技术

64固体润滑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641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642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

65几种常用固体润滑剂的润滑作用及

性能

651二硫化钼

652石墨

653氟化石墨

654氮化硼

655氮化硅

656聚四氟乙烯

657尼龙

658聚甲醛

659聚酰亚胺

65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

6511软金属

66固体润滑机理

661固体润滑膜的形成

662摩擦聚合膜

663固体润滑膜的转移

67固体润滑材料的应用

671概述

672固体润滑材料的应用

673镀覆型材料的应用

674背衬型材料的应用

675机械加工中的自润滑技术

676高温固体自润滑技术

677空间机械中应用的固体润滑材料

678医药工程中应用的固体润滑材料

68其他常用固体润滑材料

681高分子材料的种类

682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能

683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

684高分子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685高分子材料的气氛特性

686固体润滑膜

69添加固体润滑剂的油脂

610固体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参考文献

第7章润滑油脂的性能检测评定

71概述

72润滑油理化指标的检测

721黏度

722黏度指数

723水分

724闪点

725酸值

726碱值

727凝点和倾点

728机械杂质

729不溶物

7210抗乳化性

7211泡沫特性

7212抗磨性和极压性

7213液相锈蚀

7214铜片腐蚀

7215氧化安定性

7216添加剂元素含量

7217污染度

7218润滑油剩余使用寿命测定

(RULER)

7219漆膜倾向指数(MPC)

7220LNF磨粒分析

7221残炭

7222蒸发损失和挥发性

7223空气释放值

7224橡胶相容性(密封性)

7225剪切安定性

73润滑脂理化指标的检测

731外观

732锥入度

733强度极限

734相似黏度

735低温转矩

736滴点

737蒸发损失

738氧化安定性

739胶体安定性和钢网分油

7310抗磨极压性

7311铜片腐蚀

7312抗水淋性

7313水分

7314皂分

7315机械杂质

7316游离有机酸和游离碱

7317橡胶相容性

7318机械安定性

参考文献

第8章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润滑装置

81润滑系统的分类和选择要求

811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812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82常用润滑油润滑方法和装置

821手工给油装置

822滴油润滑

823油绳和油垫润滑

824油环或油链润滑

825油浴和飞溅润滑

826压力强制润滑

827喷油润滑

83常用润滑脂润滑方法和装置

831脂杯润滑

832脂枪润滑

84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

841概述

84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和

步骤

843润滑系统的测置、监测及报警

装置

85油雾润滑及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

851概述

852油雾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及结构

组成

853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

854油气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及结构

组成

86润滑脂润滑系统的设计

861润滑脂(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

分类

862干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计算

87润滑油的过滤净化和污染控制

871概述

872过滤及过滤器

873润滑油液污染度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9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润滑

91齿轮传动的润滑

911概述

912齿轮传动润滑的特点和作用

913选择齿轮润滑油的几种典型方法

914齿轮润滑方式的选择和供油量

控制

915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

916蜗杆传动的润滑

917车辆齿轮传动的润滑

918风电齿轮箱的润滑

92滑动轴承的润滑

921概述

922滑动轴承的分类与选择

923滑动轴承的设计

924液体润滑动压轴承

925液体润滑静压轴承

93滚动轴承的润滑

931滚动轴承的特点

932选择滚动轴承润滑油的几种典型

方法

933滚动轴承选用润滑脂应考虑的

因素

934滚动轴承用脂的选择实例

94导轨的润滑

941概述

942导轨的分类及工作特点

943导轨的磨损与失效以及润滑剂的

作用

944机床导轨润滑状态分析

945机床导轨润滑油的正确选择

946液体润滑静压导轨

947机床导轨润滑方法的选择

948滑动导轨润滑油槽的形式和尺寸

949导轨的防护装置

9410机床导轨的维护保养

95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油的选用

951概述

952液压油的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

953液力传动油的正确选择与合理

使用

96螺旋副的润滑

961螺纹联接的润滑

962回转变位及微调用螺旋副的润滑

963机床螺旋传动的润滑

97钢丝绳的润滑

971钢丝绳的摩擦、磨损

972钢丝绳润滑剂的选择及润滑

98链条的润滑

981链条的类型

982链传动装置的摩擦与磨损

983传动链对润滑剂的要求和选用

984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

99离合器、联轴器和无级变速器的润滑

991离合器的润滑

992联轴器的润滑

993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润滑

参考文献

第10章典型设备的润滑

101金属切削机床的润滑

1011机床润滑的特点

1012机床润滑剂的选用

1013机床上常用的润滑方法

102锻压设备的润滑

1021机械压力机的润滑

1022螺旋压力机的润滑

1023锻锤的润滑

1024液压机的润滑

103汽车及内燃机的润滑

1031概述

1032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1033汽车发动机(内燃机)的磨损

形式

1034内燃机油的选用

1035汽车等车辆的润滑

1036农业机械的润滑

1037铁路车辆的润滑

1038船舶的润滑

1039飞机的润滑

104矿山设备的润滑

1041概述

1042矿山机械对润滑油的要求

1043矿山机械用油举例

105气体压缩机的润滑

1051概述

1052气体压缩机的润滑方式及特点

1053润滑剂的选择

1054气体压缩机润滑系统的使用及

维护

106冷冻机的润滑

1061概述

1062冷冻机润滑的特点

1063冷冻机润滑油的选用

1064冷冻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及维护

107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

1071概述

1072起重运输机械润滑点的分布

1073起重运输机械典型零部件的

润滑

1074典型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

1075起重机润滑的实例

108冶金设备的润滑

1081轧钢机的润滑

1082其他冶金设备的润滑

1083新型轧制润滑方式

109橡胶及塑料加工机械的润滑

1091橡胶加工机械的润滑

1092塑料加工机械的润滑

1010发电机及电动机的润滑

10101概述

10102火力发电机组的润滑

10103水轮发电机组的润滑

10104柴油发电机组的润滑

10105电动机的润滑

10106风电行业的设备润滑

1011纸浆造纸机械与纺织机械的润滑

10111纸浆造纸机械的润滑

10112纺织机械的润滑

1012仪器仪表的润滑

1013木材加工机械和铸造机械的润滑

1014食品加工机械的润滑

10141食品加工机械对润滑的要求

10142食品机械润滑剂的选用

1015办公机械及家用电器、机械的润滑

10151办公机械的润滑

10152家用电器、机械的润滑

10153工业机器人与无人机的润滑

参考文献

第11章密封技术与密封产品

111密封原理

1111泄漏

1112密封产品分类

112橡塑密封件

1121密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

1122选型与应用

113机械密封

1131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原理

1132选型及应用

1133典型结构

1134机械密封的安装

114填料密封和其他

1141填料密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原理

1142选型及应用

1143典型填料密封的结构

115密封产品

1151橡胶密封件

1152垫片密封

1153毡圈密封

1154迷宫密封

1155磁流体密封

1156机械密封

1157皮碗密封

116治漏方法、机械常用防漏密封胶

1161液态密封胶

1162厌氧胶黏剂

1163浸渗技术

1164密封带

117相关产品标准目录

参考文献

第12章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

诊断技术

121概述

122润滑系统油液监测诊断技术

1221油液污染度监测

1222磁塞监测技术

1223光谱监测技术

122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子)监测

技术

1225铁谱监测技术

123在线油液监测技术

1231磨损在线监测技术

1232油质在线监测技术

124铁谱监测与诊断技术

1241各种铁谱仪的结构原理及分析

方法

1242磨损颗粒的识别与润滑磨损工况的

判别

1243铁谱读数与数据处理

1244磨损趋势分析与润滑磨损工况的

监测

125铁谱监测应用实例

1251柴油机监测与诊断

1252齿轮磨损状态的监测

1253液压系统油液的监测与诊断

1254大型矿山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

诊断

1255大型轴承润滑脂润滑状态的铁谱

监测

1256重大机加工设备润滑状态监测

1257拉膜生产线挤出机变速器轴承故障

的铁谱分析诊断

1258透平机组减速齿轮箱的在线铁谱

监测应用示例

126油液分析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第13章设备润滑管理

131设备润滑管理的主线

132润滑管理架构及岗位

1321润滑组织架构

1322润滑岗位建立

1323润滑岗位职责

133设备润滑制度管理

1331润滑工作制度

1332润滑工作制度

1333油品质量控制制度

1334润滑失效管理制度

1335日常润滑巡检制度

1336废油的回收管理制度

1337润滑归集制度

134企业润滑管理实施案例

第14章油品仓储及使用

141油品仓储管理

1411新油到货检查

1412油品入库管理

1413油品储存管理

1414油品发放管理

142油品加换管理

1421加换油器具

1422加换油方法

1423加换油步骤

143油品换油周期

1431润滑剂的变质原因

1432建立合理的换油制度

1433典型油品换油指标

144油品污染控制

1441建立目标清洁度

1442采取污染控制措施

1443监测系统污染度

第15章绿色润滑新技术的发展与

应用

151绿色润滑油(剂)技术

1511环保挑战,催生绿色润滑(剂)

技术的发展

1512可生物降解绿色润滑剂

1513植物油的特性

1514植物油的改性

1515绿色金属加工液

1516润滑油生物降解评定方法

1517废液处理及回收

1518切削液发展趋势

152纳米润滑技术

1521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1522纳米润滑材料的结构效应

1523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1524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

1525纳米材料的润滑机理

1526微纳米润滑材料

1527纳米润滑材料的应用

153油雾润滑技术

1531概述

1532油雾润滑系统

1533油雾润滑技术的应用

1534影响油雾润滑效果的主要因素

1535油雾润滑技术对润滑剂的要求

1536油雾润滑技术的优点

154油气润滑技术

1541油气润滑的原理

1542油气润滑的优点

1543REBS油气润滑技术

1544油气润滑技术的应用

155微量润滑技术

1551概述

1552微量润滑技术的原理

1553微量润滑技术的特点

1554微量润滑技术的应用

1555低温微量润滑技术

1556低温微量润滑的应用

156全优润滑技术

1561概述

1562全优润滑体系的建设

1563应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进行全优

润滑管理

1564基于润滑油液检测技术的全优

润滑体系

1565基于设备润滑的全程污染控制与

全面的油液监测技术相结合的

全优润滑管理

1566全优润滑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PMS

1567IT时代预知维修技术发展的

动向

157气体润滑技术

1571气体润滑的基础理论

1572气体润滑的原理

1573气体润滑技术的优点

1574国内气体润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趋势

1575气体润滑技术的核心产品——气体

轴承

1576气体润滑技术的发展趋势

158薄膜润滑技术

1581概述

1582薄膜润滑的概念

1583薄膜润滑的特性

1584薄膜润滑研究展望

159仿生润滑技术

1591概述

1592人工关节生物摩擦学

1593仿生减阻及脱黏

1594仿生润滑剂

1595仿生润滑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

应用

1596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润滑技术常用名词术语和短语

(中英文对照)

金粉商城热门图书排行?金粉最爱图书排行?机械图书排行?生产管理排行?设计软件排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cg/171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