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设备

记忆安静的遗产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烟云

五十年前的今天,西北大漠的一声巨响,戈壁上升腾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奋斗在青海厂的人们欢呼雀跃,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五十年后的今天,四川绵阳春雷广场上,当年的工程师和科技城里的人们再聚首,那份激动和荣耀,不应被忘记。五十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一起回眸那段伟大而光荣的岁月。

作者:庞书纬、易凌、黄燕

参与采写:梁赛玉、白旭、李华梁

摄影:李少鹏

历史资料图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独家提供

50年前的今天,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50年后,当年核爆的痕迹难觅,但那“惊世一爆”留下的遗产仍在。

毛主席提出搞原子弹: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阐述了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原子科学和导弹事业的决策。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从被“下线”的电影到中国的“橡树岭”

年,一部表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牧民新生活的电影《金银滩》在中国内地公映,引起轰动。然而,仅半年后,这部电影却被紧急“下线”,原因一时成谜。

四年后的寒冬,23岁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吊装技术员杜学友告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和几十名工友一起从牡丹之都出发,坐上了西去的火车,但具体去哪儿,无人知晓。

杜学友年轻时的工作照。他说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也算是帅哥一枚。李少鹏摄影

当年参与了试验工作的中物院工作人员、78岁的王文山老人站在当年自己的身边。梁赛玉摄影

多年之后,谜底揭开。

据时任中国第二工业机械部军工局副局长的张冶那回忆,年夏,他和同事们在西部多地为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当他们来到备选地址之一的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的金银滩时,随行的苏联专家认定:“在中国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好的基地厂址了。”

金银滩海拔约米,面积超过平方公里,东南为草原延缓地带,地势平坦,东、西、北都有高山屏障,特别是周边的一些丘陵,适合进行爆轰试验,加之人烟稀少,是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难得的理想场所。

外场试验临时驻地

试验人员临时住所

就这样,金银滩成为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橡树岭”,并有了一个名字:工厂。年,美国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修建了核武器研制基地。

年8月,两颗橡树岭基地研制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人类进入“核时代”。随着“冷战”开启,中国曾多次遭遇来自西方的核威胁、核讹诈。

“原子弹从诞生之日起,它的政治用途远比军事用途大得多。”军事专家徐宏说。

对杜学友而言,尽管那次神秘之旅之前他听闻过原子弹,但从未料想它会与自己产生实际联系。在兰州下了火车后,又坐卡车,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杜学友终于来到了金银滩。尽管对艰苦的生活已有心理准备,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让他和同伴始料未及。

“第一天就赶上大雪,我们凑合着搭了个帐篷,每个人的行李只有‘四大件’,就是狗皮帽子、羊毛毡、帆布棉鞋和棉大衣。结果一觉睡醒,头上、脸上结满了霜,和圣诞老人一样。”杜学友说。

曾经居住过的土坯房

随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在金银滩从事核武器研制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杜学友等人,每人每月的粮食供应仅10公斤,且几乎没有副食。

“我们饿得腿部浮肿,指甲全陷了下去,实在没办法了,就从草原上捡蘑菇、到山上打猎。”杜学友说。

在这样的条件下,年,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那年夏天,我们终于可以洗澡了,那是我五年来洗的第一个澡。”杜学友说。

三年困难时期,科研人员生产自救,捡蘑菇共渡难关

同年,在北京某科研院所工作的青年工程师刘兆民,从北京火车站出发,仅被告知“去前方”。最后,他也抵达了金银滩。

刘兆明年轻时的工作照。李少鹏摄影

刘兆民的研究方向是炸药爆破,而在当时实验设备的简陋超乎想象。炸药切割等高危工作,是在人体静电接地的情况下用铜锯手工完成的,爆炸随时可能发生。

科技人员戴着普通的口罩熬制和浇铸炸药部件

但刘兆民并不知道,当时在20个省市区的多个工厂、科研机构里,超过一万名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和他一样为同一个目标日夜操劳。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并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与核武器研制有关。

和刘兆明当年一起战斗过的兄弟姐妹,照片里的很多人都先他一步而去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画面。李少鹏摄影

年10月成立北京九所,图为花园路老楼。年1月8日,三机部(后改为二机部)党组决定设立第九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10月10日,九局正式定名为“北京第九研究所”,10月28日九所印章正式启用。

年4月28日,在河北省怀来县的爆轰试验场(即长城脚下17号工地)浇注出第一个炸药药柱,打响了爆轰试验的第一炮。

年1月,中国第一瓶丰度为90%、可作为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研制成功;4月,中国第一套核部件生产成功;5月,武器级高能铀核心部件准备就绪。

6月6日,在金银滩基地,刘兆民全程参与的“全球聚合爆轰实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原子弹技术攻关基本完成。

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在天安门城楼合影

邓稼先签字科技报告

西北偏北上空的蘑菇云

年底,杜学友和工友们再次坐上西行的列车。与6年前一样,得到的通知依旧是“去前方”。

最终的目的地是比金银滩更西更北的新疆罗布泊。短短几个月后,一座高米、共计多个部件的铁塔,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树立起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即将在这里试爆。

后来的官方数据显示,和杜学友一起在此参与原子弹安装、调试的工作人员共有人。

贺贤土院士与青年讨论,房间布满计算稿纸

年10月16日清晨6时30分,原子弹插接上了雷管,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我是最后撤离的几十人中的一个,当时没想到原子弹就在自己身后爆炸,没考虑危险不危险,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杜学友说。

原子弹矗立在铁塔上待爆炸

杜学友和同伴们撤离到距离爆炸点60公里外的白云岗观测点,现场见证了原子弹爆炸。

爆炸瞬间人们观望远处的蘑菇云

16日15时许,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腾空而起。

“我当时高兴得啥都顾不上了,直接摘掉了防护眼镜,扔掉了帽子,和认识的不认识的战友们一起欢呼。后来还是在旁边一位军人的提醒下,又戴上了防护眼镜。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位军人的姓名,但很感谢他,当初要不是他提醒,我眼睛很可能出问题。”杜学友说。

原子弹爆炸时现场人员欢呼庆祝

当晚,中国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

“我也是通过广播才最终确认了一年多来从事的工作其实就是原子弹研制,可见当时保密到了何种程度。”刘兆民说。他在爆炸一个月后才在工厂放映的内部纪录片中看到了那朵蘑菇云。

“当时原子弹还有一个外号叫‘争气弹’。”杜学友解释说,“我从记事起到15岁新中国成立前,都不知道吃饱是什么感觉。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和我一样体会过国家积贫积弱给个人带来的耻辱感。所以当时很多人不知道造的是原子弹,但也能猜到其必定与国防有关,加上后来苏联中断了对我们的技术援助,大家都憋足了劲要争口气。”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震动了国际社会。有西方媒体“预言”,中国核爆炸将打破国际均势,中国将比过去更加期待获得对第三世界的领导权。

但几乎与原子弹爆炸同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调发展核武器是用于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都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人民日报》号外

北京大学历史学者张静说,至少从现有资料来看,核爆炸的成功并没有使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改变,这一点正如时任外交部长陈毅所说,“中国并不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中国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

然而,随着核试验的成功和常规军事力量壮大,美苏等大国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坚持自身原则、捍卫自身权利的能力大大增强,这对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外交上的节节胜利,特别是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重大。

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安装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发射成功;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年6月17日氢弹烟云

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9位两弹功勋。从左上开始顺时针: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于敏、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图中心)。

铸剑为犁

年,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20年之后,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书》、承诺履行防止核武器扩散义务。年之后,中国再未进行任何核武器相关试验。

金银滩上的喧嚣也逐渐散去。

中国政府在年决定对工厂全面退役,并于年通过验收。“”元老们退休后有的返乡养老,杜学全和刘兆民多人在年搬到了西宁的家属院颐养天年,目前还有约名“老”居住于此。

刘兆明(左)和杜学友老人虽然都已年过80,但二老身体健康,每天还坚持锻炼。李少鹏摄影

杜、刘二老说,50周年纪念章是前段时间刚发的,第一眼看到纪念章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一枚小小的纪念章有着深刻的回忆,原子弹这三个字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故事。李少鹏摄影

“放到现在,很多人很难理解我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搞原子弹,究竟靠的是什么动力。但在‘冷战’那个特殊背景下,想反对原子弹,就必须首先拥有原子弹,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必然选择。”后来成为工厂高级工程师的刘兆民说。

张静也认为,中国自上世纪70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核实力带来的安全保证。

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所处的全球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亚太地区,近年来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地区性不稳定隐患依旧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如今,尽管核战争、核威胁、核讹诈的阴云已渐渐散去,但核武器依旧是大国综合实力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大国博弈的“底牌”。同时,在国内,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研制过程中体现出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维护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资源。

不可否认,核武器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巨大的争议。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者常莉认为,当今世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核能的和平利用,同时考虑有关国家在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诉求,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虽然都年事已高,但两位老人还是会经常在一起,说的还是那些事,忆的还是那些人。李少鹏摄影

今天的金银滩早已恢复了最初的模样。每到夏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满是灿烂的格桑花,只有几个凸起的土包下包裹着的锈迹斑斑门锁似乎还在默默诉说旧事。

年,在金银滩不远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众多的展品中,有不少当年原子弹研发人员写给家人的书信,发黄的纸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却不见“原子弹”一词的痕迹。

翻了很多老照片,但却很少有二老的合影,在杜学友老人的要求下,为他们拍下了这50年后的第一张合影。李少鹏摄影

年,杜学友以游客身份20年后第一次重返金银滩,已归于沉默的回忆再度扑面而来,当年震耳欲聋的一爆犹在耳侧,但他更享受此时的宁静。

“但愿再也不会听到那爆炸声了。”杜学友说。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cg/94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