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设备

从二重集团退市看重机行业这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

专业的冲压、钣金和锻造展览会!

年9月16-19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革时期的变化   世界上几乎每个优秀企业家都有一种危机感,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而二重集团不幸应验了这句商界预言。曾经这个全国规模数一数二的国宝级企业再也无法展现出当年的辉煌。   年至年间,中国二重的总产值从6.2亿飙升到了亿元。中国二重在石柯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被外界称为“井喷式”的发展速度。年的二重集团实现历史利润5亿元的最好水平,而在这以后形势急转而下,年公司利润仅为2.96亿元。   而此时的二重并没有意识到未来几年所要面临的困境。年2月,包含了中国第二重型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资产的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即*ST二重)正式踏入资本市场。   年,公司上市的第二年便出现了亏损,当期净利润亏损1.4亿元;次年,亏损额达到28.89亿元;到上市的第四个年头,这公司的经营局面非但没有改观,盈利能力反而进一步恶化,当期亏损超过32亿元。   数字的背后有着更多前因后果。年公司由上升期急转直下,到年开始企业亏损,仅6年时间资不抵债。作为一个50年的老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仅7年时间让多年积累的资金消磨一空?   查找年二重大事件资料记者看到。这一年,公司决议在江苏省镇江市投资建设重大技术装备出海口基地。该基地总投资约57.3亿元,计划全部用于生产核电相关设备。   正是这项投资至今令*ST二重饱受外界指责,公司却并不认为这是决策上的失误。   事实证明,这一工程自投资以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还没有等到镇江一期项目投产,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严重受损,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受此影响,当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暂停审批核电项目。这之后,包括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上海重机、大连重工等多家重机企业核电订单大受冲击。此举导致公司在手订单由年的.7亿元急速“缩水”至年的50.8亿元。因此,最终导致镇江公司截止年累计亏损达1.43亿元。   也是年,当年“四万亿”投资规划重头戏之一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正式上线。二重集团进入最后的争夺,最终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和独立制造能力竞标成功。竞标成功后,二重集团投入巨资进行项目建设,并于当年发行7年期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飞机项目时至今日处于投入阶段,对企业来说,短期就是资金的无底洞,二重集团很有可能受此拖累。   在此时,年后的重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也出现了新的改变。冶金设备等需求下降,核电产品基本停滞。由于*ST二重主要产品为大型铸锻件,上游原料为废钢、生铁和有色金属等,下游客户主要是钢铁、电力以及石化企业。冶金行业患感冒直接影响二重集团的收益,公司冶金成套及备件设备件的毛利润从年的5亿元到年亏损4.5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可以说产品结构没有新的突破是导致企业亏损的直接原因。   公司从年一直试图从冶金设备业务转型到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业务,但是冶金业务的缩小所带来的利润降低,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也并未在转型中获利,从年获利7.88亿元到年亏损2.72亿元。   该人士说,回过头来看,分析原因并不复杂。而身在其中时,想看清市场,找到行之有效的出路并非易事。   没有正视“一叶而知秋”   从年到今天,二重所面临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众多重机企业所面临的压力。   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历史资料显示,年也是重机全行业近十年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增速达到32%。但实际上,订货量减少20%已经让不少业内的不少人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当年,时任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善继就提醒企业,由于重型机械行业生产周期较长,受外部环境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企业要积极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这样的提醒并没有引起当时包括二重在内企业的重视。大干快上依然是当时的主题。当时有专家提出,重大装备投资监管不力,严重浪费国家资产。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过于分散,就其重型锻压装备而言,大型万吨水压机、油压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多台,据说有的企业为了核电装备继续要上2万吨级油压机。压机开工率比较低,浪费了国家大量经费,投资效益低,而国家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市场实际情况与重型机械协会的预测相一致,年底,全行业增长率已经降为12%。   对于重机行业整体放慢增长脚步,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曾表示,重机行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增长,整体放慢脚步,乃是情理之中。这期间冶金、矿山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等局面。重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对企业来说并非坏事。   兄弟企业的命运   如重机行业整体发展的放缓,多数重机企业增速都出现了下滑。   中国一重、太原重工、大连重工、中信重工、北方重工等龙头企业与二重集团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背景。他们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从创建至今,历经30多年改革风雨,经过重型机械厂股份制改制,大多企业已整体上市。现如今在市场新常态下,都在面临着如何转型的关键期。   中国一重()年的净利润相当可观,达到11.89亿元。在年上市后,中国一重的净利润开始有所减少。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了6.4亿元的亏损。中国一重董事长吴生富坦言:“目前,世界一流的装备企业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我们一重还仅仅是一家制造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果长期处于低端,企业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同样受冶金行业全线下滑的影响,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也遭受了同样的打击。年并入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重型机械厂年开始出现了亏损,当时利润亏损万元,到年上半年亏损达3.2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上海重机企业由于亏损,母公司上海电气正在对其进行调整。   与前两家企业不同太原重工()铁路设备抵御住了市场压力。公司在年曾一度亏损。但随着公司优化产品设计,开拓铁路设备年扭亏为盈,年前三季度盈利万元。公司在轨道交通发展渐成主流,矿山、起重、轧钢锻压设备等传统行业订货同比减少。   大连重工()近年来,虽保持盈利,但利润下滑快速。年净利润达8.8亿元,三季度公司利润万元。公司预计年净利润为0.34亿元至1.3亿元,同比减少90%。大连重工也是国内大型铸件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于电力、船舶、冶金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公司年经营压力较大,多家子公司出现亏损,随着风力设备市场回暖,公司将加大风电市场投入。   高端盾构机是近几年北方重工集团保持盈利模式的主要市场。从年保持了年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北方重工已累计出口超过了30台盾构机,是国内最大硬岩盾构机出口企业;盾构机成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标志,也是北方重工取得高端成套的重要成绩单之一。   去年几家企业中利润最高的中信重工凭借着以战略转型推进战略升级、创新驱动引领持续发展,近年来利润不断攀升。公司年实现净利润5亿元,年前三季度利润为3.61亿元。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看来,转型不是企业惟一的出路,不是万能良药。但的确可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年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闸控系统在神华宁煤投入运营。年跻身高端变频技术领域,改变传统的机械思维,转型跨界发展电力电子。中信重工加快战略转型,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拓展两个市场,保持了稳定运行和适度盈利规模,战略转型成效明显,跨界发展深度推进,在经济新常态下跑赢了大市。   正视二重未来   很多奋斗在重型机械行业业内人士对二重集团这样的老企业有着深厚感情。这些企业经历了50年的岁月打磨,承载和记录了我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回忆,为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6月,亚洲最大的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建成投产。在~年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先后建立起太原重机厂、第一重机厂、第二重机厂、沈阳重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上海重机厂、北京重机厂、天津重机厂等“八大重机厂”。地方还兴建了昆明重机厂、陕西重机厂、长沙重机厂、杭州重机厂、合肥重机厂、福建三明重机厂、济南重机厂和吉林重机厂,当时称为“八小重机厂”。   而时至今日,这些厂大部分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转企改制或逐渐消失。   历史终究是历史,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不会为谁而停留,传统国企的思路如果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终究还是被淘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德国上世纪将两大重机企业马克公司和西马克公司整合为曼彻斯特西马克公司,仅保留其重要制造业形象。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第二大钢铁巨头伯利恒亦轰然倒下——曾经对美国重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钢铁巨子悄然陨落,它们的兴衰沉沦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现在,我国传统重机企业已经完成社会初期建设需求的任务,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囿于围城之中自闭已经没有出路。   那么,中国二重这样的国企该如何走下去?二重集团的新东家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清楚的看到,中国二重的问题不仅仅是资金和债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现实。

变革时期的变化   世界上几乎每个优秀企业家都有一种危机感,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而二重集团不幸应验了这句商界预言。曾经这个全国规模数一数二的国宝级企业再也无法展现出当年的辉煌。   年至年间,中国二重的总产值从6.2亿飙升到了亿元。中国二重在石柯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被外界称为“井喷式”的发展速度。年的二重集团实现历史利润5亿元的最好水平,而在这以后形势急转而下,年公司利润仅为2.96亿元。   而此时的二重并没有意识到未来几年所要面临的困境。年2月,包含了中国第二重型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资产的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即*ST二重)正式踏入资本市场。   年,公司上市的第二年便出现了亏损,当期净利润亏损1.4亿元;次年,亏损额达到28.89亿元;到上市的第四个年头,这公司的经营局面非但没有改观,盈利能力反而进一步恶化,当期亏损超过32亿元。   数字的背后有着更多前因后果。年公司由上升期急转直下,到年开始企业亏损,仅6年时间资不抵债。作为一个50年的老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仅7年时间让多年积累的资金消磨一空?   查找年二重大事件资料记者看到。这一年,公司决议在江苏省镇江市投资建设重大技术装备出海口基地。该基地总投资约57.3亿元,计划全部用于生产核电相关设备。   正是这项投资至今令*ST二重饱受外界指责,公司却并不认为这是决策上的失误。   事实证明,这一工程自投资以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还没有等到镇江一期项目投产,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严重受损,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受此影响,当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暂停审批核电项目。这之后,包括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上海重机、大连重工等多家重机企业核电订单大受冲击。此举导致公司在手订单由年的.7亿元急速“缩水”至年的50.8亿元。因此,最终导致镇江公司截止年累计亏损达1.43亿元。   也是年,当年“四万亿”投资规划重头戏之一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正式上线。二重集团进入最后的争夺,最终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和独立制造能力竞标成功。竞标成功后,二重集团投入巨资进行项目建设,并于当年发行7年期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飞机项目时至今日处于投入阶段,对企业来说,短期就是资金的无底洞,二重集团很有可能受此拖累。   在此时,年后的重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也出现了新的改变。冶金设备等需求下降,核电产品基本停滞。由于*ST二重主要产品为大型铸锻件,上游原料为废钢、生铁和有色金属等,下游客户主要是钢铁、电力以及石化企业。冶金行业患感冒直接影响二重集团的收益,公司冶金成套及备件设备件的毛利润从年的5亿元到年亏损4.5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可以说产品结构没有新的突破是导致企业亏损的直接原因。   公司从年一直试图从冶金设备业务转型到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业务,但是冶金业务的缩小所带来的利润降低,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也并未在转型中获利,从年获利7.88亿元到年亏损2.72亿元。   该人士说,回过头来看,分析原因并不复杂。而身在其中时,想看清市场,找到行之有效的出路并非易事。   没有正视“一叶而知秋”   从年到今天,二重所面临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众多重机企业所面临的压力。   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历史资料显示,年也是重机全行业近十年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增速达到32%。但实际上,订货量减少20%已经让不少业内的不少人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当年,时任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善继就提醒企业,由于重型机械行业生产周期较长,受外部环境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企业要积极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这样的提醒并没有引起当时包括二重在内企业的重视。大干快上依然是当时的主题。当时有专家提出,重大装备投资监管不力,严重浪费国家资产。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过于分散,就其重型锻压装备而言,大型万吨水压机、油压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多台,据说有的企业为了核电装备继续要上2万吨级油压机。压机开工率比较低,浪费了国家大量经费,投资效益低,而国家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市场实际情况与重型机械协会的预测相一致,年底,全行业增长率已经降为12%。   对于重机行业整体放慢增长脚步,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曾表示,重机行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增长,整体放慢脚步,乃是情理之中。这期间冶金、矿山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等局面。重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对企业来说并非坏事。   兄弟企业的命运   如重机行业整体发展的放缓,多数重机企业增速都出现了下滑。   中国一重、太原重工、大连重工、中信重工、北方重工等龙头企业与二重集团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背景。他们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从创建至今,历经30多年改革风雨,经过重型机械厂股份制改制,大多企业已整体上市。现如今在市场新常态下,都在面临着如何转型的关键期。   中国一重()年的净利润相当可观,达到11.89亿元。在年上市后,中国一重的净利润开始有所减少。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了6.4亿元的亏损。中国一重董事长吴生富坦言:“目前,世界一流的装备企业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我们一重还仅仅是一家制造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果长期处于低端,企业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同样受冶金行业全线下滑的影响,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也遭受了同样的打击。年并入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重型机械厂年开始出现了亏损,当时利润亏损万元,到年上半年亏损达3.2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上海重机企业由于亏损,母公司上海电气正在对其进行调整。   与前两家企业不同太原重工()铁路设备抵御住了市场压力。公司在年曾一度亏损。但随着公司优化产品设计,开拓铁路设备年扭亏为盈,年前三季度盈利万元。公司在轨道交通发展渐成主流,矿山、起重、轧钢锻压设备等传统行业订货同比减少。   大连重工()近年来,虽保持盈利,但利润下滑快速。年净利润达8.8亿元,三季度公司利润万元。公司预计年净利润为0.34亿元至1.3亿元,同比减少90%。大连重工也是国内大型铸件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于电力、船舶、冶金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公司年经营压力较大,多家子公司出现亏损,随着风力设备市场回暖,公司将加大风电市场投入。   高端盾构机是近几年北方重工集团保持盈利模式的主要市场。从年保持了年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北方重工已累计出口超过了30台盾构机,是国内最大硬岩盾构机出口企业;盾构机成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标志,也是北方重工取得高端成套的重要成绩单之一。   去年几家企业中利润最高的中信重工凭借着以战略转型推进战略升级、创新驱动引领持续发展,近年来利润不断攀升。公司年实现净利润5亿元,年前三季度利润为3.61亿元。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看来,转型不是企业惟一的出路,不是万能良药。但的确可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年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闸控系统在神华宁煤投入运营。年跻身高端变频技术领域,改变传统的机械思维,转型跨界发展电力电子。中信重工加快战略转型,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拓展两个市场,保持了稳定运行和适度盈利规模,战略转型成效明显,跨界发展深度推进,在经济新常态下跑赢了大市。   正视二重未来   很多奋斗在重型机械行业业内人士对二重集团这样的老企业有着深厚感情。这些企业经历了50年的岁月打磨,承载和记录了我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回忆,为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6月,亚洲最大的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建成投产。在~年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先后建立起太原重机厂、第一重机厂、第二重机厂、沈阳重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上海重机厂、北京重机厂、天津重机厂等“八大重机厂”。地方还兴建了昆明重机厂、陕西重机厂、长沙重机厂、杭州重机厂、合肥重机厂、福建三明重机厂、济南重机厂和吉林重机厂,当时称为“八小重机厂”。   而时至今日,这些厂大部分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转企改制或逐渐消失。   历史终究是历史,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不会为谁而停留,传统国企的思路如果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终究还是被淘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德国上世纪将两大重机企业马克公司和西马克公司整合为曼彻斯特西马克公司,仅保留其重要制造业形象。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第二大钢铁巨头伯利恒亦轰然倒下——曾经对美国重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钢铁巨子悄然陨落,它们的兴衰沉沦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现在,我国传统重机企业已经完成社会初期建设需求的任务,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囿于围城之中自闭已经没有出路。   那么,中国二重这样的国企该如何走下去?二重集团的新东家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清楚的看到,中国二重的问题不仅仅是资金和债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现实。

-----------------

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

年9月16-19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以上详细资料可以联系我们询问。

-

网址: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cg/94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