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丨作者:高璇在最新出炉的《福布斯》富豪榜上,王文银身家多亿,为内地第六大富豪。20多年前到深圳时,他兜里只揣了10块钱,而从那样的环境做到今天连续4年进入世界强,他也从来没有借助过资本的力量。“世界铜王”作为国内杰出的企业家代表,王文银曾多次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年10月,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活动时,他见到了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与这位在赞比亚投资并拥有天量矿产资源的中国企业家碰面,伦古非常兴奋,在一片嘹亮的赞比亚国歌声中,他激动地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戴在了王文银的头上,向王文银致以了赞比亚的最高礼节。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加冕”,背后的意义却很深远。彼时,王文银与正威集团下的铜帝国已岿然成形。在国内,它连接了珠三角、西三角、中三角、长三角和海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所拥有的产能已占全国的10%,有人试图对它进行探访,但走了半个月,都还没走完整个“帝国版图”的三分之一。在海外,王文银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超10万亿,铜矿储量在万吨到万吨之间,而全球铜矿的总储量只有7亿吨左右……王文银“世界铜王”的头衔由此而来。自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强”排行榜起,正威集团的排名也不断前进。年7月的年度统计中,正威凭借近亿的营收一举跃升至名。从零到亿,王文银用了20来年的时间。从最初十来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1万5千多名员工;从只有几十平米的小厂房,发展到全球3大研发中心、6大区域总部、超过10km的商业开发园区、km工业开发园区、0km采矿区、00km矿区面积、000km探矿权面积……王文银的正威集团现已成为“金属新材料产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此外,它还广泛覆盖了非金属新材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半导体和智能终端、互联网、无人机、大健康、大文化和大教育等产业,逐步从区域的、单一行业转变成了世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威铜业帝国“专注打造全产业链”,是正威商业战略的最大特征。在其众多的产业链经营中,围绕“铜”的生意始终是最重头的业务,这是王文银的发家和立足之本。正威从当初一家小工厂,一路火箭式飙升,变成千亿级营收的集团企业,核心便是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方面的经营。综观王文银在该领域的布局可以发现,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在经营战略和战术上,王文银有着不同寻常的独到之处。1)拥抱危机,逆势“抄底”,实现突围谈到“危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却是危中有机,危机很可能会让一大部分企业“死”掉,但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借助形势以小搏大、成就一番伟业。这一点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抓住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王文银曾说,企业家中能够把握趋势的人有70%,能够把握趋势变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这里的“趋势变化拐点”,指的就是危机中的逆势突围,也是外界眼中王文银最擅长的地方。“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对王文银来说,创业以来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他力排众议、大显身手的时刻,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他的企业不断发生突变,实现了飞越。●年亚洲金融风暴,囤房囤设备王文银的自主创业最早可追溯到年,那时,他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电源插头,产品全部出口。随着贸易量的扩大及市场份额的提升,年,王文银正式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携威实业,买卖电源线。生意越做越大后,他又创办携威电线制品厂。当时适逢年亚洲金融风暴,行业局势混乱、人人自危,但王文银看到的,却是降低创业成本急速扩张的好机会,一是厂房房租打了半折,二是生产设备滞销,于是他开始囤房囤设备。由于市场不景气,王文银成功说服制造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台设备,首次只需支付总价的10%作为定金,非常划算。工厂还没建,王文银规划中的产能已经翻了几番。金融危机过后,电源线进入了旺销期,王文银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也在行业内彻底打响了名头。●年“非典”危机,助破百亿级产值年,王文银将旗下几家工厂整合起来,正式成立了“正威国际”,总资产在10亿左右。之后,他又逐渐拓展开办了电缆厂、塑胶厂和铜材加工厂等关系紧密的业务。年时,正威集团已颇具规模,是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令举国上下再次陷入了危机和恐慌。消费市场到原材料市场哀鸿一片,下行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为此放缓了投资步伐,“赶紧收回所有投资”成了普遍共识。王文银再次反其道而行之,他看准资源价格陷入低谷的机会,“如果世界毁灭,要钱何用?不如买矿!”一句话之后,正威正式杀入了上游的矿业资源产业。那段时间,王文银不断追加投资,在江西、云南、内蒙、澳大利亚、美国、赞比亚等海内外多个地区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大举进军铜、钨产业,将原先的产业链延伸到了最上游的采矿、冶炼领域。正威也由此成为业内较早开始发展“采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说来容易,实行期间却是难上加难。王文银的决定遭到了众人的极力反对,甚至有合伙人用离职、撤资来威胁他收手,但关键时刻,王文银展现了自己大事上“说一不二”的魄力,他深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且富有远见的,于是不顾阻力放手一搏。时势如其所料,“非典”过后,国际铜价、国内铜价、连创新高,王文银低价买入的矿山价值翻了数番,正威在“简单”的收购间产值直接翻了数倍,实现了百亿级的突破。除了买矿,正威还在危机期间以0万元的低价拿下了深圳园区30万m的地块,并开发成了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对此王文银曾说,深圳寸土寸金,如果没有“非典”,正威不可能顺利拿下这块地,即使可以,代价也会大得多。●年全球金融危机,助力实现千亿资产裂变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王文银再次逆流而上,在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时,连续出手并购了一系列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了几十万吨现货铜,其大胆的做法再次令很多正威管理层捏了把汗。不仅如此,他还以同比更低的成本,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收入囊中,大举扩张。随着危机阴霾的逐渐消散,铜价开始回升,当王文银以每吨4到8万元的高价将铜出手时,所有人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并为之欢呼。这一幕,与“非典”时期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仅几十万吨的现货铜,正威就实现了百亿级别的营收,也自此开始千亿级资产的裂变。年后,在全球行业中越发强势的正威,年营收呈现出连年翻倍上涨的态势,从年的亿元,3年内一路涨到了年的亿元。不久后的年,十八大召开前夕,诸多政策和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王文银再次准确把握住了拐点,于全球储备大量矿产资源和土地,最终带领正威跨越了2千亿营收额的门槛。●为什么他总能“抄底”成功?三次危机,三次突破,看似简单“买进卖出”的背后,是王文银对于铜产业链的精准把握,及其在危机中对市场、人才和资本等“抄底”战术的成功。“抄底”是王文银惯用的投资方式之一,精于“押注”的他在全球资源并购和大宗商品贸易的“赌场”上屡试不爽。“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lt/1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