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矿山机械第一节坑内机车运输1、设计根据
、简述中段标高,中段与地表的联系,同时工作中段数
2、各运输中段矿、岩运输量,最大和平均运距
、矿、岩无力机械性质,如安息角、假比重、硬度、块度、大块率、粉矿率、粘结性、含水率及腐蚀性
4、中段人员、坑木、炸药及其他材料的运量。
5、工作制度、各中段的服务年限。
2、坑内运输系统的描写
简述矿(岩)、人员、材料、装备的运输系统。
3、装备选择:选择机车、矿车、废石车、人车、材料平板车及装、卸装备的型号、规格。当主要运输中段设置电子轨道衡和清车底装备时,选择其型号、规格。
4、列车组成计算:按各中段运输系统进行列车牵引计算,说明运输矿、岩的列车组成,列车有效载重,列车总长度,各中段同时运行的列车数。
5、计算各种车辆所需数量,列表说明各中段所需机车、矿车的规格和数量。
6、运输线路:选择轨型、轨枕、道岔,说明线路技术条件。
7、对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如装载点、卸载点、调车场单线线路等应校验其通过能力。
第二节坑内无轨装备运输1、设计根据:矿岩运输量、运距、物理机械性质,人员材料运输量,所运装备材料的最大件外形尺寸、重量。
2、坑内无轨装备运输系统的描写。
3、采取无轨装备运输与其他运输方案的比较。
4、装备造型及计算:列出各种装备的型号、技术规格、数量。
5、运输道路的结构、等级、技术条件及保护措施,巷道宽度、坡度及弯道曲线半径的肯定。
第三节竖井提升1、设计根据:提升高度,井筒深度,各种货载的提升量,矿、岩物理机械性质(见第一节),逐日及最大班下井人数,下井装备最大件外形尺寸、重量,工作制度,服务年限,同时工作中段数,井口地形,井口与原矿仓的相对位置及原矿运输方式。
2、提升方式、提升机类型和提升系统的肯定:结合开辟系统和提升任务,论述提升方式(如罐笼提升、箕斗提升)、提升类型(单绳提升机和多绳提升机)的选择及其提升系统
3、装备的选择
、提升容器及平衡锤重量的选择。
2、提升钢绳及尾绳的选择。
、提升机和天轮型号及规格的选择,列出提升机主要技术规格。
4、提升系统相对位置的肯定。
、井架高度、卷筒中心至提升容器中心的距离。
2、钢绳的内外偏角、仰角。
、提升机房(硐室)主要尺寸及配置。
5、提升运动学及提升能力
、主要中段的运动学计算,提升运动速度图。
2、主、付井提升能力平衡表。
6、提升动力学和电动机功率肯定
7、罐笼井车场换车装备的选择,各中段及井口车场布置情势和调车装备动作的说明。
8、装、卸矿设施。
、装矿系统与溜井(或坑内破碎站)和竖井相对关系,矿轮情势和容积的肯定。
2、装矿系统装备选型和布置。
、井口矿仓情势和容积的肯定及卸载曲轨情势的选择。
4、装卸矿设施与提升的连锁控制。
9、粉矿回收设施
、粉矿量计算及粉矿清算回收方式的肯定。
2、泥水处理方法。
、粉矿回收及泥水处理装备的选择。
10、罐道情势、规格、固定方法、安全间隙及拉紧方式的肯定;中空型钢罐道及伸缩设施的肯定。
11、提升安全设施。
、过卷高度的肯定。
2、楔形罐道及挡罐梁的设置。
12、辅助设施
、卷扬机及天轮检验装备的选择。
2、多绳提升机井塔内电梯的选择,列出其技术规格。
第四节斜井(斜坡)提升1、设计根据:斜井(斜坡)长度、倾角、上下连接方式,各种货载提升量、同时工作中段(水平)数,矿岩物理机械性质,升降装备最大件外型尺寸、重量,工作制度,各中段(水平)服务年限,最大班提升人员数。
2、提升方式及系统
3、装备选择
、提升容器的选择,轨型、轨距、道岔轨枕的选择。
2、提升钢绳的选择。
、提升机和天轮(游轮)的选择,提升机主要技术规格。
4、提升系统的配置
、提升机房(硐室)地面标高的肯定。
2、斜井(斜坡)上下部车场情势的肯定和装备的选择。
、井架(游轮架)位置和高度的肯定。
4、井口(变坡点)至井架中心及井架中心至提升机卷筒中心水平距离及天轮中心与卷筒中心的高度差的肯定。
5、钢绳内、外偏角、仰角。
6、提升机房(硐室)主要尺寸的肯定及配置。
5、提升运动学及提升能力
、肯定加、减速度。
2、主要提升中段(水平)的运动学,提升速度图。
、主、付斜井(斜坡)提升能力平衡表。
6、提升运动学和电动机功率。
7、安全设施及其他辅助装备。
、过卷距离的肯定。
2、防跑车安全设施。
、地辊、立辊的选择与布置。
4、自动摘、挂勾装置。
5、提升机房(硐室)检验装备的选择。
8、斜井(斜坡)箕斗装、卸设施及装卸矿方式,装备、矿仓容积、结构情势的肯定。
9、斜箕斗井粉矿回收设施。
10、下放运输时的能源利用情况。
第五节无极绳运输1、设计根据:矿岩及材料的运量、运距,矿岩物理机械性质,运输线路地形或坑道开辟系统,工作制度和服务年限。
2、线路纵断面及平面的选择,矿车摘挂点平面布置。
3、矿车类型、摘挂方式、轨型、轨距、轨枕的选择。
4、运输能力:根据矿车规格、运行速度,计算线路上同时运行的矿车数、相邻矿车的间距、小时运输能力。
5、线路阻力和钢绳张力。
、重车侧、空车侧线路阻力。
2、线路最小张力的肯定,最大张力计算,拉紧装置的位置。
6、驱动装备和拉紧装置的选择
、选择、计算、肯定钢绳规格。
2、绞车选型:列出绞车型号、规格,肯定绞车房平面配置
、电动机选择:列出其型号、规格。
4、拉紧装置选择:尾轮直径、拉紧配重。
7、安全设施。
第六节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运输(不包括钢绳牵引带式输送机)1、设计根据:运输线路地形、矿山开辟系统、矿区气象、运输物料种类、运量、物理机械性质、工作制度、服务年限。
2、论述开辟运输方案中采取带式输送机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及推荐方案,复杂带式输送机系统还应作线路转运站(堆场)的选择比较和驱动机组数量及其布置得方案比较。
3、装备选型
、有关计算参数的肯定:如带宽、带速、运行阻力系数等。
2、运行阻力:轴功率及电动机功率计算。
、驱动机组排列方式和拉紧方式的肯定。
4、带张力计算:按所采取的拉紧方式及驱动滚筒圆周力分配计算等速运行时带张力。
5、驱动机组、滚筒、托辊组、运输带、拉紧装置的选择及其安装情势的肯定。
6、校验计算:校验加速度或减速度,驱动滚筒起动或制动动力系数:倾斜输送及机要进行避免“飞车”倒转的验算,对线路复杂的输送机要核算最低点加速或减速时的最小张力。
7、安全保护设施、检验设施及胶带硫化装备的肯定。
8、地面线路维修的通道,及防风、防雨、防冻措施。
9、输送机井巷断面的肯定。
0、装卸点的透风防尘措施。
4、线路计算
、线路侧型凸弧、凹弧段竖向曲率半径计算。
2、线路平面曲折时其平面曲折半径的计算。
5、简述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
6、物料下放运输时能源利用情况。
第七节坑内和地面破碎站1、设计根据:生产能力,矿岩物理机械性质,原矿岩块度,排矿岩块度,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
2、简述设置坑内或地面破碎设施的必要性及破碎站的位置。
3、简述破碎系统及矿仓容积的肯定。
4、破碎装备及给矿装备的选择并列出其主要的技术规格。
5、透风防尘和矿浆清算设施。
6、破碎站的配置,检验装备和其他辅助装备的选择。
7、简述破碎装备大件的运输及大件道设置。
8、安全保护措施。
第八节空气紧缩设施1、简述空压机站的设置原则,站址及空气紧缩系统。
2、根据各种风动工具及装备的数量、耗风量、风压等要求,计算全矿总需要风量,并选择空压机型号、规格、数量。必要时需做造型方案比较。
3、空压机站的配置,站房东要尺寸的肯定及检验装备的选择。
4、冷却水供给方式、供水系统、装备选型及布置。
5、空压机站余热及废油利用情况。
6、主压气管径计算,压气管的说明及降压验算。
第九节主透风机房1、简述坑内透风方式、透风制度、透风机房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
2、装备选择
、通风机情势的肯定,对复杂的透风系统,应结合不同透风系统,透风方式对装备选型进行比较。风机联合运行时,应校验其稳定性。
2、肯定通风机型号,列出其规格,段数及实际工况点的负压、风量、叶片安装角度及效力。
、电动机的选择、型号、功率。
3、机房配置及主要尺寸的肯定,检验装备的选择。
4、反风方式、反风门操纵方式的肯定及反风道布置。
5、噪音级的计算及消音措施。
第十节坑内(露天坑)排水设施1、设计根据: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多年1遇的最大雨季排洪量、雨季延续时间、矿山生产对排水的要求。充填水量,凿岩机用水量、井底水窝水量、地下水情况、矿坑水质。
2、坑内(露天坑)水扬送方式的肯定:论述采取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的方案比较。
3、装备选择
、计算排水扬程、小时排水量。
2、选择水泵型号、规格、电动机型号、功率及机组数量。
、排水管经计算、大型阀门类型、规格及数量的选择和计算。
4、水泵和水管防腐说明。
5、水泵的启动方式。
4、水泵房情势的肯定;泵房配置、泵房主要尺寸的肯定、辅助装备的选择。
5、水仓清算设施
、排泥量计算
2、水仓清算方式的肯定和清算装备的选择。
6、井底水窝排水
、排水方式和控制方式的肯定。
2、扬程和水量计算。
、水泵选择。
4、排水管径计算。
第十一节坑内排水1、各种耗水工具和装备名称、数量及耗水量;消防及其他耗水量;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2、简述供水系统、计算管径、布置管。
3、坑内增压或减压设施。
第十二节坑内机修1、坑内凿岩机、矿车、电机车修理。
2、无轨装备坑内安装、拆卸和检验设施。
第十三节砂矿水力开采1、采场供水
、供水系统
2、按采矿、剥离耗水量、供水压力计算管径。
、列出供水所采取的机械设备名称、技术规格。
4、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计算。
5、管道敷设方式及敷设要求。
6、供水水压的调剂。
2、采场排水
、基本数据: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最大降雨量及其延续时间、矿水性质、稀释矿浆用水量、排水出口标高。
2、排水系统的肯定。
、选择水泵,列出其型号、规格、数量。
4、排水井容量及其位置、紧急排水措施。
3、砂泵站设计
、扬程、扬量计算;选择砂泵型号;列出技术规格、数量。
2、管径计算和管材的选取。
、砂泵站配置;泵房主要尺寸的肯定。
第十四节排挤索道1、设计根据
、运输任务、运量、运距及物料的种类。
2、运输物料的物理机械性质,如体重、疏松系数、块度、粘结性及安息角等。
、索道的工作制度,服务年限。
2、索道型式和线路
、采取索道运输的根据,必要时应说明与其运输方案的比较结果。
2、论证索道型式的选择。
、选择线路。
()选择线路的走向—直线或折线,肯定站房位置。
(2)划分传动区段,肯定驱动装备和拉紧装置的放置地点。
()划分承载索拉紧区段、肯定张锚站的情势和数量。
4、肯定索道与其他运输环节的衔接方式、选择和计算贮仓的情势和容量。
3、索道的基本参数
、小时运输量的计算。
2、矿斗的选择:容积、自重和载重。
、矿斗的运行速度。
4、索距的肯定。
5、小时发斗数目。
6、发斗时间间隔及矿斗路上的间距。
7、线路的均布载荷计算。
4、牵引系统的计算和装备选择:
、牵引系统简图
2、牵引索初张力计算;拉紧重锤重量肯定。
、牵引计算:
()计算各种运行情况的牵引力(线路均布矿斗、缺斗、空绳、反转等运行状态和启动和制动等运行阶段的牵引力)。
(2)计算传动功率和选择驱动电动机,并列出其主要参数。
()传动防滑校验。
4、牵引钢绳规格的选择和安全校核。
5、拉紧索规格的选择和安全校核。
6、选择驱动装置,托紧装置和线路导向轮的规格。
7、拉紧行程的计算。
5、承载索的计算
、拉紧重锤的计算及行程的肯定。
2、承载索的选择计算和安全校核。
、拉紧索的选择计算和安全校核。
6、站房配置原则,装卸方式的肯定,配备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
7、安全和防护设施。
8、索道保护检验设施的配备;钢绳检验、更换场地选择。
9、采取重力运行方式时能源利用情况。
第十五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附表:
附图:
北京中科忽悠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caifeng.com/sblt/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