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设备

Comeon,看看摄影家眼中的中信


小编按

钢铁化成绕指柔,背后总是浓得无法再浓的情怀。资深摄影家马卓新老先生是中信重工的老朋友了,他不辞艰辛,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奔走在生产一线,记录下一幕幕微小易逝却感动常在的画面。再回首,岁月已老情还在,愿画面里的人安好,愿马老先生身体健康。

曾经在工厂干过12年的我,对工人和工厂有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我于~年间在洛阳中信重工(前身是洛阳矿山机械厂)的拍摄经历,带给我极大的创作激情与收获。如今翻看当年的照片,依然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特整理部分出来与影友分享。

《工业光影》中信重工的“新重机工程”包括六个工部:重型冶铸工部、重型锻造工部、重型热处理工部、重型机械加工部、重型铆焊工部、重铸铁业工部。↓

《四包合浇,共铸辉煌》这里的世界顶级装备,以一个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吨油压机为标志和核心,组成高端重型装备集群。↓

吨油压机,是世界“重器”加工的“霸主”,是高出云端为数不多的那几座山峰之最高峰。↓

出口国外,走向世界↓

云端穿梭。↓

重铸铁业工部在浇注铁水。↓

ф7.9m球磨机滚筒在组装。↓

巨型立车↓

Φ16m磨齿机在工作。全世界最大三台ф12米的滚齿机,德国、瑞典、中信重工各一台。但中信重工与德国共同设计并完全自主加工,又制造出一台ф16米滚齿机。↓

铆焊结构厂在加工自磨机构件。↓

6.5×18m世界最先进的数控龙门镗铣床(德国造)。↓

重型装配厂的转运工。↓

钳工岗位划线平台———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一金工机械厂内。↓

年6月22日,重装厂开始装配ф7.9×13m球磨机。↓

企业的灵魂是人,是活生生的工人。我和他们一起感觉愉快。我拍摄了不少工人的形象,真想知道他们现如今是什么样子。

铸锻厂钳工三组的休息室内,劳动一天的工人们正准备下班。↓

重装厂ф6.5×18龙门数控镗铣床机长,公司首席员工于玺在指导他的徒弟。于玺年出生,洛阳人,他是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年7月7日,铸锻厂维修钳工岳翔,53岁。↓

重装厂天车工孙岑岑。↓

铸锻厂锻机操作手张煥民。↓

丹麦裔美籍质量总监NielsKirk(尼尔斯?柯克)时年69岁,从60岁来到中信重工,一呆就是9年。↓

冶铸工部真空浇注炉前的铸锭工李飞,时年20岁。↓

矿山机器厂一金工的镗工技师班长张东亮,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设备工具公司大修钳工王发友,时年26岁。↓

齿轮箱公司齿加车间,正在操作L立滚机的滚齿工许珂强,时年19岁。↓

吨世界最大压力油压机的施工安装总指挥郑凤林,时年70岁。他亲历全过程的这台油压机,安装精度高于德国标准3倍以上。油压机的性能领先世界同行业20年。↓

设备工具公司电工刘小鹏,转进Φmm长0mm油缸筒,用面团擀粘清洁内壁。↓

邢百科,时年26岁。16米重型数控双柱立车车工。↓

冶铸工部冶炼厂的机修工人杨志远。↓

重型机器厂大型车间立车班老劳模班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闫光明,立车的机长,时年59岁,仍在带徒弟,倒夜班。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技术创新改革无数。如今要退休了,舍不得呀。↓

郑凤林,一位让德国工程师敬佩的中国工程师,一位让中青年工程师敬仰的老人。曾受到胡锦涛主席、习近平主席接见的中国机械行业领军人物。他是黑龙江省密山县人。↓

重型机器厂大型车间TK机组机长郑建国,镗床班长。时年52岁。↓

吨的钢坯在油压机下翻滚,像是被揉捏的玩具橡皮泥。↓

18.9米长的水压机立柱在油压机上游刃。这是重锻二组的夜班“小菜”。↓

铸锻工部冶炼厂50吨电炉正在吹氧,激起冲天钢花。↓

重型厂重型数控车间的30米龙门铣床。远处蹲地上擦拭的是师傅谭志强。画面左上角操控的是他的徒弟。中信重工企业师傅传帮带徒风气好。↓

年8月4日凌晨3点多,铸锻工部浇铸车间的工人们在紧张工作。↓

年10月14日,精炼炉前的工人神闲气定毫不在意高温热浪。↓

年4月6日。中信重工(前身是洛阳矿山机械厂)家属二号院。当年习仲勋住过的2—4号楼的二层;纪登奎住2—6号楼的二层;焦裕禄住2—6号楼的一层。↓

年4月27日,家属二号院,与焦裕禄同住一个楼栋的林王氏,如今97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

“重锻一组”在锻压一根特殊长套锻件,中间是空心筒,所以穿进一根钢管,并向钢管里不停注入冷却水循环,以防止锻件与钢管“抱紧”。↓

年4月29日。《运转乾坤》——巨型齿轮在转运过程中。↓

年8月3日,邢百科站在观察台上,查看世界最大的齿轮圈双刀错位同时车削外圆。齿轮圈直径ф13.28米,重70余吨。精度▽5以上。(中信重工与德国共同设计并自主加工,制造出一台全世界最大ф16米滚齿机。现在ф13.28米齿圈,别国不可能干,我们头一次干,所以是世界最大。)↓

年6月4日,一托盘烧得通红的工件即将入油锅淬火。↓

年3月22日,铆焊构件厂重型车间,巨大的22米立车的立柱在加工中。以前国内最大的立车是16米。↓

齿轮箱公司的齿加车间,PG磨齿机前。24岁的孙莹莹在俯身观察挡油窗内设备运转情况。她是焦作温县人。↓

自动化控制公司生产的提升机润滑油泵站。↓

年8月3日,澳大利亚铁矿自磨机的出料端盖。端盖在精车之后重量吨,直径Φ13.6米。24岁的小伙子党磊刚和质保部其他人一起在进行磁粉探伤。↓

年9月12日,铆焊构件厂里繁忙的场面。↓

《重锻一组》。年8月8日拍摄。组长郭卫东,41岁,高级技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照片由左至右:杨振家、蒋超利、肜亮、司马晓杰、王小旦、史东兴、郭卫东、陈俊克、李巍、王建华、沈建明、孙滨、马灵晓。(另有一人樊金博是天车司机,已上到天车岗位准备班前工作,不在照片内)↓

中信重工,我怀念的地方!谢谢观看!









































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caifeng.com/sblt/44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