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援文化体验中心
渐行渐远的苏式建筑
——这里,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工业发展
——这里,见证了洛阳的工业建设
——这里,留下了数万参观者的脚印
涧西苏式建筑群,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带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其中二号街坊、十号街坊、十一号街坊是最早开工建设的工业区住宅建筑,也是洛阳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最好的住宅建筑。其被视为涧西工业住宅区中的高档住宅,也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最完整的苏式住宅建筑群落。该建筑群楼层一般高三到四层,平面为长方形或曲尺形,一层开单元门,门上伸出几案式雨棚,门前两侧各置一水泥门墩式花池,均是红砖红瓦、红机瓦坡顶。楼面、楼门有装饰性花纹,房顶有檐角,个别楼层铺设了木地板,风格相对比较华丽。除了这三个高档街坊外,还有中档型(以五号街坊为代表的明走廊楼房,去掉了楼面装饰性花纹与房顶檐角,保留了楼门的部分装饰性花纹,风格简洁朴素)、低档型(年以后建设的简易楼房与大部分集体宿舍,没有任何装饰,设计极其简陋)。
目前,涧西区苏式建筑群范围包括:中信前区、一拖前区、洛轴前区、洛铜前区;中州西路沿线以及二号街坊、十号街坊、十一号街坊,总占地面积.2亩。其中四片厂前区内核心保护部分面积约.5亩。苏援式建筑栋,其中居民住宅栋,厂房、办公栋。
01
十号街坊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中部青岛路社区(中国一拖集团家属生活区),东临陕北二路,西临青岛路,南到景华路,北至中州西路。该街坊总占地面积.1平方米(约.4亩),总建筑面积.93平方米。该街坊居民共计户,居住人口约人。现有洛阳市东方第三小学一所,居民楼28栋。其中年所建苏联式建筑17栋,建筑面积.74平方米,80年代后期相继插建住宅建筑11栋,建筑面积.19平方米。
走进十号街坊,你会发现这儿的房子不同于一般的房子,室内高4米左右,每个房间较长,可以把房子隔开。房子的设计注重细节,门上方有装饰性花纹,室内有镶在墙里的大橱柜,还有精致的小阳台。这些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充满前苏联风格的建筑,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依然华美庄严。三层楼房,斗篷式大屋顶、木窗,红墙红瓦,再加上外墙上以铜黄和银白为色调的浮雕装饰,散发着一种别致的风韵。
十号街坊南北两个单元均由四座曲尺形楼房围成大院,再与大院中三座长方形楼围成一小院,中间一单元较小,位于坊区西部,由两座曲尺形楼房和一座长方形楼房围成小院。坊区现存建筑楼层一般高三层,平面长方形或曲尺形。一层开小门,门上伸出几案式雨棚,门前两侧各置一水泥门墩。其中10-9号、10-17号为典型的平面矩形,左右对称,中间高,两端低。装饰掺杂了少量中国传统建筑因素,檐下方露出梁枋结构,顶层两窗间饰有海棠花形图案,门上雨棚也做成古典的几案式。
年9月14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宿舍楼破土动工,两年后建成。其中10号街坊是完全的苏式风格,是洛阳苏式建筑群中的经典建筑。当时采用的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楼层之间用水泥加钢筋一体灌成,据说可抗七级地震。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每个门洞儿中间还加盖了一道防火墙。年,十号街坊的建筑群与洛拖的建设过程被拍成纪录电影,十号街坊成为当时新中国工业居民区的典范。
02
十一号街坊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中部青岛路二社区和天津路厂前一社区(中国一拖集团、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家属生活区),东临陕北一路,西临陕北二路,南到陕西路,北至中州西路。该街坊总占地面积.16平方米(约64.8亩),总建筑面积㎡。该街坊居民共计户,居住人口约人。居民楼31栋,其中年所建苏联式建筑11栋,建筑面积平方米,80年代后期相继插建住宅建筑20栋,建筑面积平方米。
关于这个街坊,记者查询了相关文献记录,发现其相关的记录并不多,关于这个街坊的故事,大家应该亲身去那里走走看看。
03
二号街坊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部重庆路二社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家属生活区),东临康滇路,西临武汉路,南到景华路,北至青海路,总占地面积.76平方米(约70.4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该街坊居民共计户,居住人口约人,现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幼儿园一所,居民楼15栋。其中年所建苏联式建筑10栋,建筑面积平方米,80年代后期相继插建住宅5栋,建筑面积平方米。
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决定:在洛阳涧河以西建设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矿山机器厂一一洛阳矿山机器厂。
二号街坊在建设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力争精益求精。年年底,二号街坊10栋楼相继建成,这些楼多为三层和四层,一时成为洛阳住宅区的典范。次年5月,居民陆续搬入新居。
二号街坊中的4栋和6栋两座住宅楼曾居住过习仲勋、纪登奎、焦裕禄等人,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04
四大厂区
该区域内每个工厂大门及周边区域是每个工厂的主要景观区域,也是洛阳工业遗址景观集中展示的区域。四个厂前区的基本格局相似,一般自中州西路起始至建设路为厂前的广场区域,以厂区主要办公楼及附楼为背景,沿中轴线设置绿化和毛主席像,轴线两侧设置职工俱乐部、图书馆、体育馆、产品展示中心等服务设施,外围为居住区。基本格局和建筑保存完好。以一拖为代表的厂区,集中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其空间布局、群筑群体、环境景观均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代表:中国一拖集团厂前区
正门为中街楼,两侧为对称的办公楼,中街楼的檐上部正中有由党徽、五星、旗帜、葡萄、太阳花等图案构成的厂徽,这是苏维埃文化及社会主义工业文化的标志,办公楼为四面坡的斗篷式顶,近中街楼部分略高且向外突出。厂区内车间的分布以中街楼北的南北向绿化带左右对称,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没有突出的高大建筑,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宏大叙事风格。正对中街楼立有毛主席塑像,为站立式,右手抬起作指挥状,这是塑像领域的一种潮流和时尚,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是息息相关的。
老楼记者张光辉摄
来源:洛阳商报记者张瑜
采编:洛阳市委宣传部蒋嘉柠董红哲
咋样治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caifeng.com/sblt/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