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市场 > 唐山最全的老照片汇总合集带你走进唐山历
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市场 > 唐山最全的老照片汇总合集带你走进唐山历
震前,那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唐山,究竟是何样面貌?这是一九七五年拍摄的"唐山市中心凤凰山景区鸟瞰图"。唐山地震的亲历者们,还能找出当年自己家的方位吗?照片中那露天会场,你可曾在那儿参加过会?看过演出?那时的你家,也许就在凤凰山下附近的某个地方吧?
第一部分:街景、公路、商场、医院、市容市貌、本地特色食品等:
夏日,唐山市里的一街景。姑娘们的裙子五颜六色,小伙子的衬衫平整洁白。人们看似那么悠闲、惬意,天空好像也很清透。那时,肯定没有雾霾。
这幅照片看似没啥稀奇,但小山(毗邻大世界)可是那时唐山最繁华、热闹、新潮的地方。街上的人们摩肩接踵(有些路段可谓前拥后挤,一旦失散彼此很难找寻),街道两旁百货商店林立,对孩子们而言,内噶的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上幅照片取景与本张照片的一部分(右侧房门)相同。哪张拍摄的年代更久远些,难以确定。
从这幅"小山大世界"(个人感觉"小山大世界"位置毗邻,笼统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照片下文字得知:这幅照片拍摄于年。那时这里百货商场、各种食品店、风味小吃、电影院、戏剧院、皮影院等,吃、穿、用、玩,一应俱全。难怪一年四季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幅照片似小山大世界,说不准拍摄的的具体年代。似乎较上幅,离现在更近一些。照片中虽已显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往来人员较多,但远未达到震前那里繁华热闹的景象。
根据读者晓明留言:本照片应为粮市街(现建国路),拍摄于,场景为欢庆唐山解放。
这里也曾是唐山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地方。商业、娱乐场所,同处交通要道附近。照片中百货商场(当时叫“转角楼”)的对面(街口的东南角),就是当年号称“不管演啥人都满罐”的长城影剧院。从这街口向西,不足几百米,便进入了唐山最著名的小山、大世界商业街区。
近距离看得更清晰些的"转角楼"照片。
照片里的西山口百货大楼,唐山人曾叫它"老黄楼"(也有叫"大黄楼"的)(也许因为楼体颜色是黄的)。位于新华道西段中部路北边,震前也曾是唐山主要商业区之一。人流熙攘,购销两旺。震后也曾建过一座两三层的百货楼,叫"大福大商厦"。但繁华热闹不再,现也没了踪影。
震前唐山最繁华热闹的市中心,建国路有座百货大楼。它是唐山人逛街购物最常去的地方。地震彻底倒塌,成为一堆废墟。大楼的模样,也几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直到现在,大楼原址那一片("建国路商业一条街"),尽管商铺众多、店面林立,却无一座堪比当年百货大楼的购物场所。
本照片拍摄的为75年震前刚建成的另一座百货大楼,那时人们叫它"新市区百货大楼",当时是唐山最大的商业建筑。震后不久,搭建了一简易的百货商场。直至84年5月1日,现在位于西北的那座百货大楼正式营业。
本照片拍摄的应是"建国路大上坡"过了开滦矿务局(西)的那段路吧?照片背景上可模糊看到开滦矿的矿井提升装备设施。照片向上直行(向东)应是建国路下坡,圆形建筑应是开滦影剧院的前身。
近距离较清晰的的照片,背景处,隐约可看到开滦煤矿的采煤设施的影子。
仔细对比可看出,这张彩照与上一张黑白照片拍摄的地点、主要建筑物等是大体相同。拍摄时间虽都似文革期间,但感觉前一张的时间更久远些。
照片中的十字路口向上(实际应是向南)直行,应该是去往火车站的。照片中恍惚能看到火车站的那座(铁路专用的)上水塔。
道路上有一穿着一样服装、整齐划一的队伍,正在通过路口。也许那天是个重要的节日,值得庆贺和纪念,或是大人物要来,需要盛装隆重欢迎?不管何故,已无从知晓,至少这张相片值得唐山人珍藏。
如下照片这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唐山东部,陡河西岸,钢厂桥边的工业冷却塔(那时叫"晾水塔"是否为临近的启新水泥厂所用,不得而知)。照片中它(系统)还正喷洒着(冷却)水,那时人们从那儿经过,空气都是湿漉漉的。夏天许多小孩都爱在那儿逗留,既凉快,又好玩。如今水塔犹在,功能尽失。昔日水雾弥漫的独特景观,唯如照片存于人们的记忆。
这儿是位于陡河东岸,唐钢北工房与建筑(文革前称"德胜",文革中叫"红卫",后改为"建筑"至消失)陶瓷厂之间的宣传建筑。它与陡河只隔一条"马路"(现称"滨河路"),通过"大铁桥"就到(当年叫)"城子庄"居民区(现已建成河西路与东园)。穿过"城子庄"居民区,就能直接攀爬大城山。
这张照片拍照的是路北区大城山下,陡河岸边钢厂职工住宅楼。那时这工房区叫"北工房"(还有"东工房"、"南工房"等都是唐钢职工住宅区),别看外貌很普通,但不仅单户面积较大,南北通透,尤其是具备有冬季供暖设施,这在当时能住进去,是很让人艳羡的。
这是唐钢俱乐部正门和“灯光球场”的局部照。俱乐部正门朝东,那些年本作者从小学到初中,上下学几乎天天经过那里。俱乐部门前阶梯两侧的隔墙,被孩子们当做滑梯,水磨石的上表面总是很光亮溜滑。灯光球场是七二年,唐山举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五项球类比赛”前夕建成的。除了用作篮(排)球比赛场地,也放映过电影,举行过大会等。直至大地震的前一夜晚,这里还曾进行过排球比赛。
这张照片是唐山震前市容一瞥。前景大楼是一九七五年医院,对面是开滦煤矿唐山矿。
震前,医院,当时不仅堪称唐山市医疗救治实力最强,医院,它还拥有数名国内医术顶尖的著名医生。只可惜,新建成的该院,投用仅一年,就遭遇了大地震。医院建筑彻底毁损,许多名医震中罹难。
本人不能肯定这张照片确切拍摄的确切地方,感觉像是震前新建的医院的那片区域。如果真是的话,那片也是唐山大地震的最重灾区之一,这张自然是极其珍贵的"绝版"照片了。
震前这里即是唐山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又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重要交通枢纽地段。
看街道路面整洁,似雨后玉兰花开,应是仲春美好时节。
看照片里的景物,恍惚是南菜市场那条街。那时,唐山市最大、品种最全、也最出名的三大菜市场,就是南菜市(场)、北菜市(场)、西菜市(场)。平日里,那些地方买菜、购物的人就很多。星期天或节假日,那里常常人头攒动、行走不便。临近春节,(即使凭票供应年货食品)更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这张照片看起来虽有些模糊,但建筑景物等有"见过"的感觉。是小山大世界西南边解放路那儿的"南菜市场"吗?本人觉得像,但不能确定。
照片所示,唐山人称“建国路大上坡”,由于坡陡路长,那时一般人骑自行车到这儿,大都会下车推着走。也有人嫌麻烦和行走太慢,或者想比骑行能力,他们也会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时,车子的闸必须好用。如果不刹闸,“信马由缰”地下滑,虽有“飞一样的感觉”,但着实危险。有人形容骑车过这条路是:“上坡费劲,下坡费闸”。中间照片是“”建国路大上坡”的上一段路,不少人骑车费力又不想下车推着,就骑行S曲线,以求省力。
那时,重要的节假日(如"五一"、"十一")等,经常举行庆祝活动。建国路是市中心主要街道,通常也是活动必经之路。
本照片像是建国路大上坡西段,看人们的背影正由西向东下坡骑行。路前方左侧的褐色建筑,像是西山口的电报大楼。
人们衣装以蓝、灰、黑、黄、绿为主流,路中只有一辆""吉普车。不过,那时小汽车虽少,但人们更
照片拍摄的应是凤凰山公园主门(即西门,那时还有一个门,那时我们叫"后门")。当年正门进去游玩收门票(记得好像是学生五分,成人一角),门面却显寒酸。
震前的工人文化宫,里面曾建有工农业成果陈列馆、影剧院等("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展览馆在其西对面毗邻)。地震中绝大部分损毁。震后八九十年代,曾一度成为大众舞馆和露天旧物买卖市场等。如今除了那尊毛主席纪念雕像仍然矗立在广场中心(一些轮滑爱好者常在那儿晨练),其它都已改变了模样。上图:文化宫的正门(南门)二图:文化宫的正门(时期较上图晚)三图:文化宫的后门(北门)下图:忆苦思甜展览馆中展览室
文化宫正门近距离照片。
一段时期的工人文化宫大门景象。
先前的工人文化宫露天剧场曾是这样。
工人文化宫。那时,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这里参观一些展览或接受教育。而我星期天,也曾经常和小伴到里面的小树林,偷看唐山市练武摔跤的高手们表演。也曾暗想过,若能拜个名师,学些“深藏不露的好武艺”,那该有多好。
看照片中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可能是文革前或七二年拍以后照的(文革间红小兵代替了少先队,红胸章、袖章代替了红领巾,七二年恢复戴红领巾)。看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样子,是多么幸福快乐啊!
这是那个年代各学校都常见的景象。藏蓝、黑灰、黄绿是男生(士)衣服的主色调,粉红、浅白、暗格(花)则是女生们服装的多用面料。上图:像是在上“跳鞍马”的体育课。中图:整整齐齐,列队行进。下图:上课时间,各教室一定会是书声琅琅,校园操场,一片静悄悄。那时,似图中那样的平房建筑为主的学校,在唐山很普遍。
唐山第十中学是震前唐山较出名的中学,曾接待过为数不多的外(美)国友人。照片中的女孩们如果能震后幸存,现在也该年过半百了。其实现在能看到的许多唐山老照片(这张等诸多彩照),都是一位美国朋友拍摄的。许多珍贵的唐山老照片,都是他留下的。唐山人真该好好感谢他!
唐山市第一中学,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中等学校之一,年7月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
唐山市第一中学始建于年,前身系直隶永平府中学堂和华英书院;年10月,直隶易名河北,学校亦更名为河北省立第四中学;年10月学校以所在地改称"河北省立唐山中学校";年易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清朝末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光绪皇帝颁发《直隶中学堂暂行章程》通令各府州及书院改设学堂。同年10月,直隶省永平府知府管廷献奉命为总办,就永平府治所卢龙县城内敬胜书院改设永平府立中学堂,由府学教官(即学官)范文号任监督,负责监察学堂中一切事务。
年,招考第二届学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在校名李耆年)即为该届校友。
文中照片像是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校门虽看似很普通甚至近乎简陋,但茂密的树木掩映之下,仍使人感觉那是读书学习之地。
唐山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年,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英文名:ImperialChineseRailwayCollege,直译:中华帝国铁道学院),后迁唐山,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该校校名几经更易,先后定名为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国立唐山工学院等称,但一般习惯上称之为"唐山交通大学"。年迁往四川,定址成都,于年3月更名西南交通大学。届毕业生茅以升在康乃尔大学的优异考试成绩,为所有唐山交大学子获取了免试入学攻读研究生的资格,从此唐山交大在国际声名鹊起,被誉为东方康乃尔。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举办全国74所高等学校作业成绩评比,该校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该校先后培养出73名国内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名。涌现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杨杏佛、黄万里等学生。该校学生庄俊主持设计建造了清华学堂。中文名唐山交通大学外文名(TangshanEngineeringCollegeorTangshanChiaoTungUniversity)简称唐山交大,交大唐院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创办时间学校概况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教育的发祥地,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吴稚晖先生曾经评论过:中国"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而其中就有北洋(今天津大学),南洋(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纯粹的一个科化的工校",较前两者也"尤专精"。清华大学校史也载"清华工学院初创时,国内已有南洋、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及北洋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唐山交大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在早期,校长多为具有世界视野的官员担任,如清外交大臣周寿臣、民国参议院首任院长赵仕北、外交总长章宗元、外交次长刘式训等都曾先后出任唐山交大校长。此后,教育家罗忠忱、李书田、孙鸿哲、顾宜孙、胡博渊、唐振绪等都曾执掌唐山交大,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唐山交大届)曾四次出任交大校长。在这些校长的治理下,唐山交大有着先进的管理,是中国最早采用四年本科制的大学之一,最早设置毕业设计环节的大学之一。好端端的一个享誉中外的大学,七一(另一说是64年)年却以"建设大三线"为由,远迁四川成都(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仅存的一些建筑遗迹,也在大地震中彻底损毁了。
老唐山交大的师生和家属们,看到这张有详细标注的交大校园的照片,也许会更加百感交集、思绪连绵。但更值得钦佩的则应是标注和提供照片者。
看看唐山交大的教学楼等建筑样式、风格,仅仅用西洋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大方、古色古香、典雅气派又不失富丽堂皇等词汇,很难全面贴切地概括和形容。其实,每栋建筑都似艺术结晶,每幅照片都像风景图画。
可谓:壮美、气派!
建筑:古朴、典雅;环境:寂静、肃穆。
建筑别具一格,树木林立的环境,幽静怡人。
书香四溢的校园,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
第三部分:政府机关、历史遗迹、车站、工矿企业等照片显示的是,那时唐山党政首脑办公之地。虽能看到有军人把守,但不会有“便衣”巡卫者,更不会见到众多静坐、上访的人员。那个年代总理戴的徽章是主席的教导:“为人民服务”。如果当权者收礼(大都送些家乡土特产,“大路货”就是烟酒茶糖。)哪怕是一包典心(那时俗称“炸药包”)、两瓶酒(“手榴弹”),为相关人办了事,那叫“走后门”。被视为“资产阶级法权”,“封资修”的“不正之风”。是有可能被贴“大字报”揭发出来的。所以叫个人觉悟也好,称社会风气也罢,那时“串门”的人多,送礼的人少。照片拍摄地点:似位于凤凰山山顶附近。如图文介绍: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铁质"铁菩萨",历经多年风雨战火不倒,却在文革十年间,顷刻被"毁掉"。唐山这一罕见珍贵的历史文物,从此也永远消失。
(根据读者晓明留言:本照片"凤凰山顶铁菩萨和凤凰山公园正门"为我市文史学者李国明先生拍摄于年2月底。)
这就是唐山火车站的历史照片和地震前的模样。多少列满载煤炭、钢铁、水泥、陶瓷等货物列车曾从这里发出,多少天南海北的人们曾来往过这里。火车站站前广场,曾是全国各地来往旅客和唐山本地人员流动最密集的地点,也是唐山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这是唐山火车站大地震前(似文革期间)的照片。这里不仅是进出唐山的门户,经历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也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依稀记得七五年的暑假,我和同学去北京游玩,来回都到这里。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满是全国各地往返的旅客,接送人的亲友等。怎曾想,一年后,天灾来袭,这里的情景惨不忍睹。所有标志性的特色建筑,都成了一片废墟。
开滦矿务局开滦矿务局是中国最大的洗精煤生产基地,建于年(清光绪四年),也是我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历史沿革年(光绪三年)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官督商办开平矿务局,资本银万两。年为八国联军占领,矿务局改隶英国商会,更名为开平矿务公司,在香港注册,由英国保护。结果,矿权丧失,变为英商经营的企业。最高年产量曾达万吨。年直隶总督札饬天津官银号筹办滦州煤矿公司,目的在于“以滦制开”,翌年,委周学熙为该公司总经理,资本银为万两。其间两矿互相跌价竞销,以致双方亏累甚巨,遂于年商定联合营业,签订合同,设立开滦矿务总局,即开滦矿务局的由来,根据合同,两公司仍各为主体,只限联合推销产品,十年后,滦州公司有权以双方商定的价值购回开平公司。嗣后,北洋政府并未根据合同收回开平公司,年两公司正式合并,结果英商独占开滦矿务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年产量达万吨。年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年人民政府一方面对旧有林西、赵各庄矿进行恢复和改造,另一方面又先后建设范各庄、吕家坨、荆各庄等新矿井。范各庄矿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己设计的第一座年产万吨的大矿井。那时的开滦唐山矿主厂区地处市中心,可能是由于是唐山最大、最重要和最知名的部属企业,为防止“国内外阶级敌人”搞破坏,门卫壁垒森严。非本单位职工很难进入和近距离观瞧(搞得跟长安街某个门口似的)。
唐山机车车辆厂唐山机车辆厂的前身是开平矿务局的胥各庄修车厂,建于年(清光绪七年),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建厂当年就开始制造货车,并利用开矿用过的卷扬机锅炉和蒸汽机,装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年为慈禧太后制造一辆豪华专用客车,年开始正式制造“莫古式”蒸汽机车,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也充分显示了铁路职工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唐山机车车辆厂是隶属于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历史上搬迁等原因,当地人都称其为“南厂”。它始建于年,是随着中国人自己建造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而诞生的。它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以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和第一辆客车——“銮舆龙车”而闻名中外。
唐山陶瓷唐山陶瓷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制瓷技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当时只有粗陶,清末始有粗瓷,后来略产细瓷。品种: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盘等日用细瓷和陈设品,共多种。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骨瓷瓷质润泽、光灿莹洁、胎质细致,白玉瓷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是唐山陶瓷的代表。目前唐山陶瓷主要产品有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工业理化瓷、高新技术瓷、美术陈列瓷。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修建的,以英国道路公司的名义修建的吴淞铁路,全长十二公里,但不久就被拆除,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中文名唐胥铁路性质中国第一条铁路修建人英国金达概述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长9.7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于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轨距为毫米,采用每米重15公斤的钢轨。唐胥铁路建成伊始,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次年(年)改用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年展筑至天津,全长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启新是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始建于年,素有“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之称。从清末光绪15年粤人唐廷枢开办“唐山细棉土厂”,到年组建“启新洋灰公司”,开创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先河。
这张应是"四二二水泥厂"(那时也叫它"老启新")厂区的照片。那时,唐山市区的天上常有三条龙,"白龙"(电厂冒的白烟)、"黄龙"(钢厂冒的黄烟)、"灰龙"(启新冒的灰烟)。可能由于"灰龙"飞得低,飞不远,人们路过那片地域时,不仅可以看到建筑物、路面等都被灰色的粉尘覆盖;有时气压低时,能明显感到呼吸不得劲。
始建于年的唐钢,是我国炼钢转炉的发祥地,被誉为“转炉的故乡”。震前钢产量,曾达到过全国产量的十七分之一。一些冶炼工艺技术、炉龄指标等,都曾领先于国内同行业。许多钢材产品,都曾获部优、省优。最下照片是震后不久拍摄的(解放军抗震救援宣传车),背景有毛主席的塑像好像是六九年七月一日建成的,因此,门里面的广场,叫“七一广场”。
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和唐山水泥机械厂,那个年代同为唐山市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机械装备制造能力,产品种类、精度、档次等业内也属知名企业。如今,改制的改制,搬迁的搬迁,但在国内制造业整体萎靡的大背景下,二企业生产经营仍困难重重,效益欠佳。
唐山虽被叫作"百年工业老城",却还称不上是座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历经几世纪的建筑、名胜古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的百年老企,有的或早已凋敝败落,不复存在;有的正陷入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窘况。唯一令世界瞩目,荣耀中外的高等学府:唐山交大,也已远离了故土。尽管我们无法阻止和改变由于天灾人祸,造成那些古迹文物和典型建筑的毁损和消失,但那些"老唐山"点点滴滴印记,仍将珍藏唐山人的心底。愿当年"英雄的唐山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和发扬。
作者:肖际庆
编辑:嗯
小伙伴们正在看
**光辉的唐山,闪耀的一年
**“碰瓷苏”手法曝光!唐山车主千万注意!(视频)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sc/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