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需求 > 深圳一公司未制定应急预案被罚65万,停
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需求 > 深圳一公司未制定应急预案被罚65万,停
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通报
一家企业未制定预案、未定期演练罚6.5万
停业整顿!
▼▼▼
深圳市添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组织演练且逾期未改正案
00年10月1日,龙岗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深圳市添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等七项问题。执法人员当即开具《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要求该公司于00年11月5日前完成整改。00年11月10日,龙岗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复查,发现该公司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等两项问题未整改,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00年1月14日,龙岗区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对该公司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0日,并处5.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该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洪某处以1.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已有多家企业被罚
▼▼▼
深圳:年11月,深圳市光明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深圳市敏达新电气有限公司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存在未按规定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违法行为。对圳市敏达新电气有限公司责令限期改正和处罚款人民币壹万元的行政处罚。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山东:淄博市博山盛润油泵厂、淄博市博山奎峰机械厂、山东富源履带机械有限公司、淄博市博山石马中心加油站因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分别被处以罚款1万元、4.6万元、1万元、.5万元。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街道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一教育印刷厂未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执法人员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第六项“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的相关规定,给予以上家企业现金处罚,要求限期整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苏州:苏州市吴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苏州金震纺织有限公司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存在下列问题:未按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对有限空间定期进行演练。苏州金震纺织有限公司违反《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依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项给予人民币元的行政处罚。厦门:年9月5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厦门某制造有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年未按规定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经调查取证,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查明该公司年上半年未组织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该行为违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依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并处1.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企业对于应急预案的编制、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等,有什么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律链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九条
工贸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二)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定期进行演练的。注意!
新标准:GB/T-0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企业要注意什么?
▼▼▼GB/T-0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已于00年9月9日发布,01年4月1日生效。主要修订内容
1.修改和规范了应预案编制程序,由6条改为8条,增加了应急资源调査和桌面推演。其中桌面推演衔接了标准AQ/T-《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将”应急能力评估”修改为“应急资源调查”。修改为“应急资源调查”,更加明确和易操作。3.细化了应急预案编制内容要求。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预案力求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4.明晰了应急预案评审程序。明晰了评审准备、组织评审、修改完善的评审流程。5.在综合应急预案中去掉“编制目的”,“风险评估结果”以附件体现。风险评估结果适用整个预案体系,各层级预案不必再单独写风险评估的内容。6.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增加“适用范围”,去掉“事故风险分析”。增加适用范围强调了专项应急预案必须有针对性,去掉“事故风险分析”与上述第5条理由同。7.《新导则》指出,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8.在应急预案附件增加“生产经营单位概况”,“预案体系与衔接”,“风险评估结果”,强调应急预案必须兼容和衔接。并将风险评估结果直观的写在附件中,清晰明了。9.增加了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和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增加大纲便于企业更易操作。10.强化了本标准为编制导则的属性,关于预案管理的内容如培训、备案、演练、定期评估、修订等内容均交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处理。企业要注意什么?
1.不是必须重新编制:应急预案的有效期为三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35条),在有效期内的应急预案,不需要立即重新编制
.目前新的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还没有发布,虽然《导则》马上实施,但还没有配套的评审细则,因此在有效期内的应急预案,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重新编制
解读:在应急管理部近期的回复中,都已经明确,原则上不需要重新编制
3.必须进行适当修订。在有效期内的应急预案,应对旧预案进行补充和部分修订。如修改至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款,可根据新导则的要求酌情进行适当的更新补充,可增加修订页等部分内容。解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3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三)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的;(六)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4.已经到期的预案,需按照新导则进行相应调整和重新编制。5.涉及重大修订时,需要重新备案。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后的应急预案需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37条)6.预案演练频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3条)应急管理部近期相关回复汇总
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月1日起实施,预案未到期是否需要重新编制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月1日起实施,企业预案未到期是否需要重新编制,还是待应急预案到期再根据新的导则编制预案。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在法律法规标准变化后修订预案,是指这些法规或规范有相关条款变化就要修订,还是有...01-03-16回复:原则上不需要重新编制,可根据新导则的要求酌情进行适当的更新补充,可增加修订页等部分内容,或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在修订时再按照新导则进行相应调整。01-03-17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应急预案修订期限事宜新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管理下,应急预案的修订期限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3年之说的标准出处是什么?回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三、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还是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那么我在编写现场处置方案时,是以事故类型编制,还是以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编制?例如某机加工岗位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类型,在编写现场处置方案的时候,是分别编写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还是直接编写机加工岗位现场处置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触电、机械伤害的处置措施?回复:都可以,以有用管用好用为出发点,怎样做实用怎么做,不必机械僵化,结合企业实际灵活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现场处置方案。四、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除了现场处置方案外,还需要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吗?如果只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是否带需要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00已经发布了,01年4月起实行,企业应进行应急预案修编和重新备案工作,但是00年《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第七十八条规定: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请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除了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外还需要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吗?如果只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是否带需要备案?回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号)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了应急预案备案的生产经营单位范围,不是所有单位的应急预案都需要备案。五、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需要聘请专家吗?GB/T-00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评审或论证,参加评审的人员包括专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论证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需要聘请专家吗?回复:论证无具体要求,以取得实效、提高预案质量为出发点,是否聘请专家及聘请什么专家由企业自主决定、无强制性要求。六、现在按照00版本编制评审,明年实施后还需要重新备案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00于01年4月1日实施,请问现在编制的话是执行现行标准GBT-还是00版本呀?如果现在按照00版本编制评审,明年实施后还需要重新备案吗?回复:《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00发布后,到01年4月1日这段时间处于过渡期内,新旧两个版本都可以执行,目前编制应急预案建议按照00版执行。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规定,请参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号)执行。七、生产经营单位现在编制应急预案执行GB/T的版还是00版?领导好,《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00)于01年4月1日实施,请问生产经营单位现在编制的话是执行现行标准GBT-还是00版本呀?谢谢回复:标准发布到实施之间时间称为“过渡期”,过渡期内,新旧标准都可以用。现在编制预案,建议参照00版导则。八、无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相关问题危险化学品无储存经营单位,只从事票据业务,不参与危化品的装卸和运输环节,无储存经营单位有无必要编制应急预案,如需编制主要针对哪些事故进行编制。另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经营许可证时应提交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只规定带储存经营危化品单位需备案,无储存经营未做具体规定,这样无储存经营单位应急预案需要备案吗?回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作出了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九、新的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什么时候出来?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一直在更新,但是应急预案的评审表目前只有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73号)的,(安监总厅应急〔〕73号)是为了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原安监总局令第17号)发布的,是否有适应新的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评审指南出来呢?回复:目前还没有,可以参照年印发的评审指南对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为出发点,不必一一对照评审指南进行机械化打分评审。00版与版相比存在变更的地方具体如下: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00年9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00),该《导则》于01年4月1日实施。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该《导则》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代替GB/T-。与GB/T-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见第4章.年版的第4章);——应急预案编制中将应急能力评估修改为应急资源调查(见4.5.年版的4.5);——细化了应急预案评审内容(见4.8.年版的4.7);——修改了综合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去掉编制目的,将风险评估结果放入附件(见6.1和第9章,年版的6.1);——修改了专项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增加了适用范围,去掉事故风险分析(见7.1,年版的7.1);——补充了应急预案附件组成,增加了9.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9.风险评估的结果和9.3预案体系与衔接(见9.1、9.、9.3);——增加了附录A“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附录B“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A、附录B)。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附件信息。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核电厂、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3.应急响应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3.4应急预案评审对新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评估及审定过程。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8个步骤。
4.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有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如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行政、人事、财务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4.3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下列相关资料:
a)适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b)企业周边地质、地形、环境情况及气象、水文、交通资料;
c)企业现场功能区划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及安全距离资料;
d)企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条件、设备装置及风险评估资料;
e)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
f)属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4.4风险评估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撰写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A),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别;
b)分析各种事故类别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c)评估确定相应事故类别的风险等级。
4.5应急资源调查
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本单位以及周边单位和政府部门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撰写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B),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本单位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
b)针对生产过程及存在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测、监控、报警手段;
c)上级单位、当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d)可协调使用的医疗、消防、专业抢险救援机构及其他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
4.6应急预案编制
4.6.1应急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参见附C。
4.6.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下列:
a)依据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及处置特点,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b)结合组织管理体系及部门业务职能划分,科学设定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c)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应急处置权限及能力,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d)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事故信息报告、响应分级与启动、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方面的内容,落实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
4.7桌面推演
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结合有关经验教训,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可采取桌面演练的形式,模拟生产安全事故应对过程,逐步分析讨论并形成记录,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桌面演练的相关要求见A0/T。
4.8应急预案评审
4.8.1评审形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组织评审或论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可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专家。应急预案论证可通过推演的方式开展。
4.8.评审内容
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4.8.3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评审程序包括下列步骤:
a)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专家,将应急预案、编制说明、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组织评审。评审采取会议审查形式,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参加评审的专家共同推选出的组长主持,按照议程组织评审;表决时,应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评审会议应形成评审意见(经评审组组长签字),附参加评审会议的专家签字表。表决的投票情况应以书面材料记录在案,并作为评审意见的附件。
c)修改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表决不通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修改完善后按评审程序重新组织专家评审,生产经营单位应写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情况说明,并经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
4.9批准实施
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5应急预案体系
5.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科学合理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注意与其他类别应急预案相衔接。
5.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5.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重点规范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应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综合应急预案内容
6.1总则
6.1.1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
6.1.响应分级
依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响应分级不必照搬事故分级。
6.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可用图示)及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可设置相应的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职责分工及行动任务应以工作方案的形式作为附件。
6.3应急响应
6.3.1信息报告
6.3.1.1信息接报
明确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内部通报程序、方式和责任人,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以及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3.1.信息处置与研判
6.3.1..1明确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结合响应分级明确的条件,可由应急领导小组作出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者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响应启动的条件自动启动。
6.3.1..若未达到响应启动条件,应急领导小组可作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做好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
6.3.1..3响应启动后,应注意跟踪事态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及时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
6.3.预警
6.3..1预警启动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方式和内容。
6.3..响应准备
明确作出预警启动后应开展的响应准备工作,包括队伍、物资、装备、后勤及通信。
6.3..3预警解除
明确预警解除的基本条件、要求及责任人。
6.3.3响应启动
确定响应级别,明确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应急会议召开、信息上报、资源协调、信息公开、后勤及财力保障工作。
6.3.4应急处置
明确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现场监测、技术支持、工程抢险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并明确人员防护的要求。
6.3.5应急支援
明确当事态无法控制情况下,向外部(救援)力量请求支援的程序及要求、联动程序及要求,以及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的指挥关系。
6.3.6响应终止
明确响应终止的基本条件、要求和责任人。
6.4后期处置
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人员安置方面的内容。
6.5应急保障
6.5.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以及备用方案和保障责任人。
6.5.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相关的应急人力资源,包括专家、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及协议应急救援队伍。
6.5.3物资装备保障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更新及补充时限、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并建立台账。
6.5.4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能源保障、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及后勤保障)。
注.6.5.1~6.5.4的相关内容,尽可能在应急预案的附件中体现。
7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7.1适用范围
说明专项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关系。
7.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可用图示)及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职责分工及行动任务建议以工作方案的形式作为附件。
7.3响应启动
明确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应急会议召开、信息上报、资源协调、信息公开、后勤及财力保障工作。
7.4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应急处置指导原则,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7.5应急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明确保障的内容。注: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7.1~7.4的内容。
8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8.1事故风险描述简述事故风险评估的结果(可用列表的形式列在附件中)。
8.应急工作职责明确应急组织分工和职责。
8.3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注意事项包括人员防护和自救互救、装备使用、现场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9附件
9.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简要描述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以及重点岗位、重点区域、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9.风险评估的结果
简述本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
9.3预案体系与衔接
简述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和分级情况,明确与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他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可用图示)。
9.4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5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及其多种联系方式。
9.6格式化文本
列出信息接报、预案启动、信息发布等格式化文本。
9.7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包括但不限于: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风险清单及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
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集结点、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应急资源分布的图纸;
f)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附近交通图;
g)事故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范围图;
h)医院地理位置图及路线图。
9.8有关协议或者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A.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情况(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事故风险分析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3事故风险评价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的类别及风险等级(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4结论建议
得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计划建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B.1单位内部应急资源
按照应急资源的分类,分别描述相关应急资源的基本现状、功能完善程度、受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影响程度(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B.单位外部应急资源
描述本单位能够调查或掌握可用于参与事故处置的外部应急资源情况(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B.3应急资源差距分析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本单位的应急资源需求,与本单位现有内外部应急资源对比,提出本单位内外部应急资源补充建议。
附录c(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C.1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及颁布日期。
C.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C.3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a)批准页;
b)应急预案执行部门签署页;
c)章的编号、标题;
d)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e)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新《导则》下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示例(供参考)新版应急预案编制要点:1.新导则要求应急预案编制时要突出重点,开篇见主题,提高可读性,无关应急预案主体的信息全部放到附件。.综合预案中:在综合应急预案中去掉“编制目的”,将“风险评估结果”放入附件,简化内容。总则中直接说明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和事故响应分级。正文编制时按照: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依次叙述综合应急预案的流程。3.专项预案中与综合预案的流程一致,内容应更具体:适用范围——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4.现场处置方案中要求表格化,让处置方案看起来更直观。5.企业主要信息,应急预案体系等以前在正文中的内容全部放到了附件中。6.附录A为企业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旧导则的风险评估报告内容一致。7.附录B为企业应急资源调查评估的内容,与旧导则的应急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内容一致。8.附录C为封面、目录、签署页等。向上滑动阅览
《广东安全生产》来源:应急管理部、每日安全生产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xq/1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