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中信重工工工业文化遗产“万斤钉”精神和杨奎烈精神正式揭牌,并将作为永久标志分别悬挂于“万斤钉”小组和杨奎烈工作过的地方。至此,中信重工工业文化遗产增至8项。
上世纪80年代末,公司铸铁厂曲绍惠、周保真等几位女天车工,自发成立业余捡钉子小组。她们爬砂堆、钻地坑、攀铁块,坚持12年,共回收旧钉子11万斤,为企业节约资金30多万元。“万斤钉”小组组长曲绍惠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女工”、“十佳巾帼明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们以厂为家、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被称为“万斤钉”精神。
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在企业工作的34年间,始终以焦裕禄为榜样,坚守在生产经营第一线,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能源管理专家,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了企业的发展事业上。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带领职工在“新重机”工程建设中忘我拼搏,三次病倒在工作岗位。当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他仍心系工作,为打造我国先进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被誉为“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在仪式现场说,“万斤钉”精神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洛矿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过程中,以厂为家、勤俭节约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情怀。杨奎烈精神是在公司二次创业、实施三个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代表了我们新一代中信重工人的精神风貌。这两种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中信重工宝贵的精神财富。
迄今为止,中信重工共命名了八项工业文化遗产。其他六项分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诞生地、建厂初期种植的常青翠柏、焦裕禄精神、习仲勋工作过的车间、中国首台Ф2.5米双筒卷扬机诞生地、刘玉华姑娘组。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白癜风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cg/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