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显著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涉及5省29个市县。
据悉,《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于今年10月18日公布,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规划》所涉及到的省份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包括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漯河市、商丘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桐柏县,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和孝感市大悟县,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规划期为—年。
空间布局示意图
《规划》指出,到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9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保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
《规划》还指出,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显著改善,沿淮干支流区域生态涵养能力大幅度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和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形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淮河水道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淮河文化”品牌初步打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流域、区域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各类要素流动更加通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内外联动、陆海协同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根据规划,未来江淮流域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引导产业集中布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支持企业瞄准行业先进水平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推动冶金、煤电、化工、纺织、机械、轻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
未来将以盐城乘用车制造基地为龙头,联合有关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车,打造沿淮汽车产业走廊。推动徐州、淮安、盐城、临沂、济宁、枣庄、蚌埠等市通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农机、石化装备、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创意、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物联网、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跨地区协作,实现跨越发展。
同时,支持淮安、蚌埠、信阳、盐城、济宁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江苏、山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专利联盟。
据介绍,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北五省近30个市县,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
发改委表示,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同时,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城镇化和消费市场潜力大,毗邻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较好。
但与此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体系亟待完善,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
专家表示,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出海水道,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同时,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综合新华社、中新经纬APP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hq/1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