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行情 > 花最少钱搞定最麻烦的事日产ePOWE
当前位置: 矿山机械设备 > 设备行情 > 花最少钱搞定最麻烦的事日产ePOWE
电动生活
纯电,我所欲也;续航,亦我所欲也。二者曾经不可得兼,e-POWER技术让两者亦可通吃也。一电动机,一发动机,得之则花最少的钱,解决之最棘手问题。”
亚圣,孟子曾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纯电,我所欲也;续航,亦我所欲也。二者曾经不可得兼,e-POWER技术让两者亦可通吃也。一电动机,一发动机,得之则花最少的钱,解决之最棘手问题。”
这句“古文”在被我篡改之前,主要讲述的是当你面对两样好东西的时候,取一而舍一的纠结。但是还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弱者才做选择题,强者通吃”,我个人觉得“通吃论”更符合我的心气儿,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新能源车。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新能源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纯电动车:主要分为全部靠电力驱动的纯电动;
插电式混动:主要取名PHEV,装备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并且可以通过充电枪为车辆的电池组充电。驱动时会按照不同工况,由电动机或燃油发动机单独、或共同驱动车辆;
不插电混动:不需要给车辆充电,燃油发动机负责提供主要驱动力,驱动电机仅作为起步等辅助使用。燃油发动机在运转间隙可为一个很小的电池充电。
增程式:纯电驱动,也可充电,但是比纯电动车多了一套燃油发动机。只不过燃油发动机完全不参与驱动,只是作为发电机使用,所以有的品牌把发动机改名叫做“增程器”。
那么除了以上这几种形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新模式呢?其实是有的。
纯电动车的优势在于行驶时安静、平稳、使用成本低、无尾气排放,但是续航里程在如今还是一个被很多人担忧的事情。尽管现在大城市的充电设施已经比较常见,但是仍然有不少消费者存在“不信任、不方便、不可靠”的“三不”印象。那么问题来了,能否既能保留纯电动车的优势,同时又不用操心“纯电单次续航里程”的麻烦呢?同时还能用最低的成本,解决最麻烦的事情呢?答案就是“日产e-POWER”。
日产e-POWER不用充电的电动车
其实日产的这个e-POWER技术很有趣,很难把它准确的归类到某一个现有的新能源车分类当中。它是从同门师兄LEAF聆风纯电EV车型演变而来,只是多了个发电用的燃油发动机;而如果把电池容量增加,并且多一个充电接口,立刻就变身为大家常见的标准增程式。
从三款车不同的能量流可以看出,其实中间e-POWER的能量流,更贴近于左侧纯电动EV的模型。与右侧的HYBRID无论是结构,还是能量流模型来说,都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说,e-POWER就是利用现成的纯电动EV平台,通过减小电池容量(减自重、减占空间、减成本)、增加一个汽油发动机发电的方式(汽油机发电,车辆终身免充电),成为一个“永远不用充电的电动车”。
日产e-POWER的实现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直接把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LEAF(第一代车型)的电驱技术%拿过来,把电池缩小到1.5度电。然后直接把自家的一台型号为HR12DE的1.2L排量汽油发动机装上,当做发电机来使用。这样一来e-POWER的一款动力系统就这么完成了,而这套系统就装在日本本土销售的Note车型上。所以对于已经将纯电平台熟烂于心的日产来说,借用成熟平台的现成技术是成本最低的办法。同时还能够一并解决油电匹配这种技术开发时最棘手的事情。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e-POWER的电控系统技术,%来自同门师兄-纯电动日产LEAF。
这就是使用e-POWER系统的日产Note车型,可惜只在日本国内销售,中国国内的消费者买不到。你可以把它看做是日产的飞度或雅力士。
首先我们来看目前日产已经在Note车型上量产的这套e-POWER系统总成,分别由汽油机+电动机+电池组成。
很多媒体都喜欢用汽油机+电动机总成的照片来代表e-POWER,而忽略了最后面这块小电池,这是不对的。整体系统应该是由3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正面的照片估计大家都已经看过不少,我们来看看油机+电机总成的背面长什么样子。
这是总成背面的样子,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的是负责“安排电“的控制器,左下角的是电机,右半边基本上都是汽油发动机的部分。
来到样品的正面,通过刨开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内部的电机,电机与燃油发动机之间的连接压盘。
这块电池的体积,要比铺满整个底盘的纯电动车所使用电池要小很多,所以容量也小了很多。目前给Note的e-POWER使用的电池容量仅为1.5度,这么点电够不够用?我们后面有说。
说到这里,估计会有些人问“为什么要用汽油发电,然后再用电动机驱动?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如果对个技术不了解的朋友,的确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如果了解这套系统的优势之后,恐怕你就会“黑转粉”了。
看完硬件部分,我们来看一下装在Note这套系统上的e-POWER系统的各自参数:
看过表格之后,我想可能有些朋友就已经明白了。首先我们从数据上说,如果仅仅用一台1.2L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这台Note,其实动力表现不会特别惨,但是总体偏“发肉”是大概率的。但是电机的输出功率比汽油机大不少,而且就算忽略峰值功率,而只看额定功率,也都要比汽油发动机强很多。因此,我们可以把电动机看做是一个“放大器”,将原本汽油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偏弱”的动力,通过电动化“放大”为“较强”。中国有句话叫做“以巧破千斤”,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不提数字,从实际驾驶的角度和感受来看:首先电机的起步速度极敏捷,几乎踩下踏板就可以感受到全动力输出,相比传统燃油发动机缓慢的动力提升要强太多;同时拜日产多年纯电动平台研发经验的积累所赐,汽油机发电的效率很高,电机的能耗较低。如此一来,虽然有发动机发电再驱动这种看似“脱裤子放屁”的步骤,但是e-POWER的实际油耗,比直接用纯汽油发动机的同款车型要低。按照日本JC08工况的测试,e-POWER版的Note油耗为3.2L/km。
或许有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燃油发动机的最大功率58kW,电动机的最大功率80kW,就算是发动机满负荷运转,距离电机还有22kW的“亏空”,喂不饱啊。这时候电池就“闪亮出场”了,当电机需要在最大功率80kW运行的时候,“亏空”22kW电能由那个1.5度电的电池补足。而在车辆运转所需降功后,再由能量回收以及燃油机为电池补电。
这里我们需要再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最大功率”也叫“峰值功率”,还有一个是“额定功率”。如果简单的理解,最大功率就是你豁出命,吐着舌头使出吃奶的劲儿,最快能跑多快;而额定功率就是你不急不慢,日常匀速跑的速度。一般电机大多工作在“额定功率”,只有在急加速超车、满载满员还要爬大长坡的时候才会用到。很多车企在公布电机功率的时候,大多只公布“峰值功率”因为数值好看,很少公布“额定功率”因为这才是真实力。
我们整理了一个表格来说明情况:
所以,一辆百公里油耗3.2升的小车,却拥有超过同级别燃油车1.5T的动力表现,并且起步加速感甚至略略可以接近2.0T的车型,是不是感觉很划算。
电传动并不新鲜“自古以来”就存在了
当然,写到这里我估计还是有些朋友不服气,仍然认为“油发电”是多此一举,那我就给各位举几个“例子”吧。首先大家请记住,这种内燃机发电驱动电动机的方式,有一个名词叫“电传动”。
年的“万达尔”号,由卡尔·哈格林为俄国的石油巨头诺贝尔兄弟公司设计(该公司是诺贝尔家族在俄国投资的石油公司,伟大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就是出自该家族)。这是一艘“柴油电传动”的船,吨位为吨,长74.5米,宽9.55米,吃水2.4米,船上采用3台瑞典柴油机公司和ASEA公司合作生产的柴油机,缸径毫米,行程为毫米,转速转/分,单台输出功率马力。该船的柴油机和发电机放在船的中部,推进电机在船尾部,可直接驱动三个螺旋桨,航速可达8.3节。
年的“万达尔”油轮设计图,是一台柴油机发电由电驱推动的油轮。
再有就是火车,最早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在年出现,当时的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使用,最早期主要是在编组场内使用。大约十年以后开始有在主干线运行的内燃机车。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多数国家纷纷陆续淘汰蒸汽机车,更换成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内燃机车。中国于年开始研制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型等3种型号机车最早投入批量生产。
电传动内燃机车是内燃机车的一种类型,它先通过柴油发电机将柴油转化成电能,再利用电机进行驱动,推动车辆前进。因此,电传动内燃机车就是自带发电机的电动火车。电传动内燃机车相比燃气轮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其综合性能要强很多,所以运用最为广泛,是内燃机车的主流车型。
如果你觉得轮船火车离你太远,那我们说回车。目前全球最大的矿山车,俄罗斯的BELAZ就是采用电传动方式工作。双轴车架结构,最大车辆总重量吨,仅车身长度就有20.6米,发动机为MTUDD16V,额定功率3kW(2个kW组成)。驱动系统使用西门子MMT交流异步电机。
俄罗斯的BELAZ就是采用电传动方式工作。
如果觉得俄罗斯的这台“巨无霸”离咱们太远,那我就举个国产的例子给你“厉害了我的国”一下。
徐工DE,由“厉害了我的国”设计和制造,也是我国首台跻身世界矿山车行列的产品。该车由铁装公司与研究院共同设计研发的,年正式下线。采用的交流电传动系统,搭配一台高性能柴油发动机发电。车辆载重为吨。
徐工DE矿山车,也是我国首台跻身世界矿山车行列的产品。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油转电”的例子,以及在你身边已经潜移默化存在了数十年的家伙,你是否还会固执地认为“油转电”是“脱裤子放屁”呢?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尤其是拿手动挡和e-POWER比划比划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光提账面数据,吧啦吧啦聊半天技术原理那是键盘车神干的事儿。再说不亲身体验一下,也对不起大老远飞一趟日本东京啊。所以,我就来到日产汽车位于日本东京附近的横滨专用测试场地,亲身感受一下Notee-POWER。
由于我不是日本的“常驻”身份,没资格申请日本驾照。并且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大陆游客去韩国考驾照,再换国际驾照在日本开车也具有法律上的瑕疵,所以日产把我们这群不能在日本大马路上开车的中国大陆媒体“圈养”了,找了条自家的封闭测试场地供我们上手试驾。不过这个测试场地我也算熟悉,日产每次在日本做封闭道路试驾,几乎都选择在这里。年第二代聆风的首次公开试驾,也是我在这里做的。
这就是传说中,位于日本横滨郊区的日产测试场。进去之后就禁止对场地拍照了,所以这张大门口的照片是我“正大光明”拍摄的最后一张。
今天全天在这个测试场地中,我们进行了许多的测试项目,也试驾了不同的车款,本篇文章我们仅重点描述Note车型。我或许是这次来体验Notee-POWER众多媒体中,唯一一名开了Note两款不同动力配置的人。说来也挺好玩,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一开始给我安排上了一台手动挡的纯汽油版Note。
结果我一个新能源车媒体,莫名其妙地开着全场唯一一台纯汽油版的手动Note跟在车队后面跑大圈。等我带着狐疑的表情回到出发区后,工作人员才意识到安排错了,一边抱歉一边给我重新安排上一台NISMO版的Notee-POWER,我就又跟着车队跑了一圈。
图中白车是NISMO版的Notee-POWER,后面橘色的是普通版的e-POWER,而隐约露个小脸的最后那台白色车,就是手动挡的纯汽油版Note。我就是开了最后面那台,以及最前面这台。
换句话说,Note的低配和高配,燃油版和e-power版,常规版和NISMO版,手动版和自动版在我这都体验过了,还是感慨良多。
原本说好了是一台e-POWER,结果上车看到档杆就觉得有些异样。结果用手轻轻推了推,再看到挂挡提示的标签......不对啊,这是手动挡啊。e-POWER出手动挡版本了?结果一看仪表和提示我就傻眼了,快开门!让我下车!你们骗我!这不是e-POWER!这是一台标准的燃油版NISMO手动挡车啊!!!
结果,就在我准备拉门下车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车队出发了,我也只好含着“委屈的眼泪”踩离合挂挡跟着走。万幸我曾开过多年手动挡车,肌肉记忆还不算生疏,不然猛一下上这台右舵版的手挡车还真可能会“抓瞎”。此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快开车,来不及解释了!”
我这一路上就“咔咔”地掰挡啊,发动机的噪音就这么“清清楚楚”地传了进来。如果问我颠么?你知道为啥这张照片模糊不清地拍糊了么?不用再解释了吧。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开着汽油版的手动挡车,跟着车队转了一圈。刚打开车门的我,又被一路冲过来鞠躬道歉的小姐姐拉到了另一台e-POWER的Note上。
先确认屁股上的标识,嗯没错。
一拉开车门,这才对嘛。这才是e-POWER的本尊该有的样子嘛。
看到仪表盘右侧区域了吗?就是现实电池和电机图片的区域,这才是e-POWER车型特有的特征。
最后再确认一下换挡把手,不错,正是e-POWER使用的圆圆的“疙瘩”。刚才被“棍棍”吓到了,现在摸什么“圆圆”的东西都觉得踏实。
说句心里话,开这辆e-POWER版的Note感觉十分的梦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实在是太分裂了。坦率地说,Note是针对日本市场的低价小车,功能和经济型优先,所以隔音降噪在这款车上并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无论是纯燃油版的Note还是e-POWER版的Note,在隔音、降噪、减震方面都不是很优秀。
但是刚刚体验过燃油版那种慢腾腾的起步和提速之后,突然换成e-POWER这台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起步和再加速完全是纯电动车那种凌厉的感觉。由于燃油发动机是负责发电的,所以在车辆行驶中一直可以感受到燃油发动机的噪音及振动。甚至在上坡急加速的时候由于电机功率提升,燃油发动机为了配合发电而同时提高转速。
车辆时速接近60公里/小时,从能量流显示可以看到燃油发动机正在将电量输送至电池,同时通过一个类似并联的电路将主要电量供驱动电机使用。
最终的结果就是:耳朵听到的是燃油发动机提高转速的声音,但是身体却感受到的是纯电动车的加速感,你说梦幻不梦幻?
未来国产化的展望
首先明确,e-POWER技术进入中国是日产的既定策略,已经在众多公开的场合说过了,并且连时间表都定好了。但是进来之后装在什么车上却迟迟没有公布答案。也曾闪烁其词“先上小车,后装大车,配合纯电EV车型,市场引入慢慢来”。
在这里我“不负责任”的猜测,由于Notee-POWER与曾经东风日产玛驰采用同样的1.2L发动机,并且车型也差不多。所以如果按照东风日产曾经公布“先从小车”开始的信息来看,很有可能推出类似玛驰的国产e-POWER车型。但是面对丰田和本田早就在中国推出的双擎和FUNTEC,仅仅一个类似小玛驰是不够看的。因此我觉得天籁和轩逸很有可能前后脚的“e-POWER化”。
并且为了符合中国消费者已经形成的新能源车看法,完善自身产品线,并且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我甚至认为东风日产会在引入e-POWER技术的时候,会将原先1.2L的发动机更换1.6L、甚至2.0L的燃油发动机,并且将动力电池容量增大,推出可插电的增程式车型。当然这不是官方消息,这是我个人的“猜测”,猜错了不负责任哦。
但是不管谁来,这台SERENAe-POWER都不可能来。虽然其强大的功能性和空间利用率博得了众多媒体人的好感,而且发出“真想来一台”的感慨。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款车的售价,加上关税至少在30-40万区间内,你是否还会动心?车是好车,但价格也很美丽。
总结
e-POWER技术其实并不算新鲜,虽然暂时还没有引入国内,但是自年日本本土开始正式大量装车以来,中国国内的众多汽车媒体已经进行了很多深入、细致的介绍,经过2年多的苦苦等待,如今终于要被东风日产引入中国了。由于都是不插电,都是新能源,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日产的e-POWER与丰田的Hybrid,以及本田的混动来相提并论。其实这三家技术从技术原理来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丰田的技术,感觉相对偏重于燃油机与电动机的配合;本田已经更多向电动化偏移,只有在需要“出大力”的时候,才会让燃油机与驱动轴直联;而日产则彻底电动化,燃油机只负责发电,驱动的事情全部交给电动机去办。
这三个技术,从我个人来说谈不上哪一个更先进,每个技术都对应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而且就算是使用同一个技术,但是不同的车型、不同的调校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与其对比技术,不如还是对比具体车吧。期待东风日产的首款e-POWER车型上市,到时候我们再看一看来到中国的e-POWER是否更适合中国的“本地化改造”。
至于说到e-POWER技术本身,利用日产已经非常成熟的纯电平台进行嫁接,相比研发一个全新的技术,其消耗的成本可以说降到最低。同时,好巧不巧地绕过了研发过程中,最棘手的油电匹配问题。所以这就是我说的“花最少的钱,却解决了最棘得到的手的问题”。
CX电动生活大管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hq/1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