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30名幼童于公元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在这名留美幼童中,有50余人完成了美国本科的学业,回国后在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领域中,担当了重要的职位。不仅如此,这名留美幼童对我国出国留学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此之后,我国于20世纪初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出国留学潮。
非常遗憾的是,全部幼童中不见一个八旗子弟,也决无汉人高官的子弟,绝大部分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在感叹之余,人们不禁的在问:为什么留美儿童的成才率如此之高?
我们将给出以下几个答案给您参考:
(1)这些中国留美幼童跟犹太民族的儿童一样,在儿童、少年期都是在读经度过的,都接受了私塾教育。
(2)这些留美儿童一般都在十二三岁左右,大家知道,人在13岁以前,是人一生记忆力的高峰,这是脑科学研究证明了的。这个时候读诵经典事半功倍,这些儿童恰好好在13之前基本上都或多或少上过私塾,读过经。
(3)这些留美儿童去美国后,一般人在13岁以后,这时候人理解力开始增强,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而这些孩子在13岁以前有经典的根基打,因而在美国高校学习科学知识就会显得轻松,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上过正规学校的留美儿童能在美国的学校中表现优秀的原因。
(一)中国留美幼童历史回顾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年到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又被称为留美幼童。
容闳受命于朝廷,立即实施“留美幼童”计划。但以当时的社会观念,官员既不愿把自家子弟送去,民间更有关于西洋的种种不祥传说(现存詹天佑——第一批“留美幼童”——的父亲与政府签订的具结书,有“听从中国差遣……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等类似“生死文书”的内容),招收学生非常困难。
容闳在上海设立预科学校招生,应者寥寥,一年竟凑不足第一批的30个名额。他只好一面去香港英政府所设学校中去招收,同时回老家去动员乡亲。以至自到年整个幼童留学计划实施期间,4批共派出名,其中39名为容闳的家乡香山县人。
这些幼童被成为椎鲁之子,当时的《申报》写到:“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实际上他们皆出身于一般家庭,没有一个是官员的孩子,但前提是熟读四书五经,所以被授予秀才的头衔,经过上海设立预备学校的选拔,身家清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年7月15日,《纽约时报》报道:“有迹象表明,大有前途的中国留美教育计划项目很快就要终止。……如果对这个项目的放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将非常遗憾。……这些从中国优秀家庭挑选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处处受到人们的喜爱。”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
到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凄然回国”。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础教育;33名大专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
头批21名均送往上海电报局,二、三批由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留用23名,50名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电报、医馆等处。
留美儿童长大后合影
(二)中国留美幼童之最后归宿
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历经了年中法海战和年中日甲午海战,为国捐躯。直到20世纪初,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以下参考纪录片《大清留美幼童》电视脚本)
年的9月21日,哈特福德市的市长把这天定为容闳和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越来越多的中美两国学者,开始共同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ngshanjixiea.com/sbjs/13212.html